童年是在国企家属院里度过。家属院里就是一个迷你版的社会,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商店、澡堂、医院……。于是生活的一切,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80年代的国企是个大家庭,虽然厂里有上万的职工,但由于人员稳定,大家彼此之间、对于子女都不陌生。在这样环境的成长,仿佛是在一个大氏族里成长一样。每每回忆起来,都很幸福快乐!
一、多彩的学习生活
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但感觉自己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不唯考试指标为纲。
(1)德育
学雷锋做好事是真做。最常见的是自己带着扫把,和同学们一起打扫家属院里的单元楼;还会组织一些捐赠给山区的学生,那时以捐自己不用学习用具为主,当然也有个别家长买新的。同学之间有好东西经常分享,也经常串门,家长也早习惯了家里一堆孩子。
学校开了专门的思想品德课,每周都有,由专职老师教学。
(2)智育
学校开了很多课程,除了语文、数学外,自然、历史等辅课也都很认真的上。这些辅课的总课时一点也不亚于语数两门主课。
寒暑假学校照例都会组织各种夏令营课程,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来上。
由于是厂办学校,学校与工厂联合,请了很多课外辅导员,带着我们一起做手工模型、做课外实验。
(3)体育
每天学校都组织大家做早操;当然还有眼睛保健操(现在备受质疑,但当时还有巡逻队检查)。
每年的校运会都是雷打不动的,大家玩玩乐乐参加体育,也没有什么特长生,都是全员参与,各展所长。
(4)美育
学校安排的美术课、音乐课也都是没有折扣的认真上课。从素描到水彩,从简谱到五线谱,从唱歌到跳舞。最有趣的是五年级时,我们整个年级还一起比赛跳集体,为这我们还认真学习排练了很久。
(5)劳育
除了前面提到的打扫单元楼,我们也会参加工厂组织的一些集体劳动活动,我们年纪小,主要是负责拔草。
学校还有专门的劳动课和教劳动课的老师,我们学习做家务活,学做手工。
二、自由的玩乐空间
学校、家属区、工厂、大山、乡间的树林都是我们自由玩耍的空间。
学校的课间活动足量发放,下午更有一个小时的自由娱乐时间,当然不允许出校园。校园里的滑梯、秋千、乒乓球台、沙坑……都是让我们流连忘返的圣地。即使周末放假,我们也会想尽办法钻到学校里去玩。去交流对于动画片的心得体会。有次夜里误天上的卫星当作飞碟,一帮人吓得集体逃出学校……
那时家属区里鲜有车辆行驶,即使有也是厂里的车,所以很安全。放学后,就在楼间玩捉迷藏、红灯绿灯小白灯、沙包、跳房子……游戏种类繁多,一群人自由组合,都是在附近住的孩子,年龄相差并不重要。如果谁家准备了沙土准备施工,则就成为我们娱乐的重点,各种挖坑、钻洞。我们还会在花池里打小窝,在下雨天筑起大坝……
工厂当时管理不严,我们经常进工厂。厂里绿树成荫,大路笔直。虽然进不去车间,但漏在外面的机械、零件都促进了我们对于机械制造的理解,也启蒙了我对自动化的兴趣。
厂区后面有座大山,有学校组织春游,更有三两小伙伴相约爬上各个小山,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很多聪明的伙伴能轻易辨识路边的那些动植物,甚是让我敬佩。如今,再去这些地方,都成了景区,需要门票;去的路上也车水马龙,不再安全。
家属区后面有大片无主的乡间树林,变成了我常去的乐土,捉蝎子、点篝火……
三、安心的吃喝无忧
家属区里有菜市场,虽然品种不如现在丰富,但绝对绿色健康,都是周围村里种的。工厂每年还会集体从外地采购大米、带鱼等发给职工。
四、至少十余年的同窗
由于家属区教学体系配套齐全,于是我们这一届两百人,虽不断的分班,但都是这些人。于是有了很多从幼儿园就相识的同班同学,直到上大学才分开。
这种经历到了天津后,才有了明显的感触。在天津,幼儿园、小学、中学同学都是过客,毕业后就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