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号起,来到呼市已有10天了,阔别10年的城市,熟悉而又陌生。登机的那一刻起,脑海中就有重回师大的念头。清晨天气很好,吃过早饭,我和荣儿按计划开始了一天的行程。公园南门交通便利,31路可以直达。
每次坐公交都深切地感觉到大城市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性,今天运气不错,最后一排刚好有2个空座位。
内大下车,前行不远穿过蒙古街,曾经熟悉的服饰店都已被各种美食小店所取代。
可是最熟悉的学友斋还在,让我有些许的兴奋,15年的时间里,这家著名的餐馆接待了无数内大,师大的学子们。
蒙古街的尽头就是师大的北门。
走进去左边还是那个拱门喷泉,记得大四毕业时我和婷婷在这里合影了。
一侧的简陋小楼是大一时上专业课的教室,如今已变成了师大树人高考补习学校。
对面的小树林里,记忆最深的就是这条石头小路,大一时我们还曾光脚走过。
穿过小树林来到师大东门,02年大一军训时我和冰冰就是在这个喷泉边第一次合影。
向南前行,是大一时的9号楼女生宿舍,在这里我认识了国菲,美荣,艳秋,芳芳,四年的宿舍生活,让我们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如今这个二层小楼已变成了音乐学院的练琴房,楼前也有了新的风景。
对面是个不大的篮球场,好天气时,我们就把各自的被子晾晒在外围的铁栏杆上,看样子现在很少有学生这样做了。
向西,是我大一时外院第一次举行运动会时的操场,如今已是大屏绿茵地,令人感觉舒适。
向前不远处就是记忆最深的田家炳教育书院,我们都叫田楼,后来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是在这里进行的,是师大校园里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最大最主要的教学楼。
正门进入二楼,大厅里保留了很多上学时的样子。
别小看我身后这两个简单的小电梯,上学时只有老师才能乘坐。除了这些也完善了很多小细节。
教室门口的课程表
墙壁上新增的照片
友情提示牌(可见我们那时的大学生是很少在楼内吸烟的)
找了半天也没有一个外院的,感慨如今的师弟师妹真是不争气啊。
多少次急匆匆的跑来上课就穿行在这个玻璃长廊里。走过去就是通往宿舍的后面,这坐大牛像,你们还都记得吗?
周末中午学生不多,特意找了间没人的教室坐了片刻,好怀念上学时无忧无虑的时光啊!
教学楼的正对面是最美的桃花林,时节未到,即使没有开花,也还清楚的记得桃花的芳香。
从后门走出田楼,是一个小广场,每年毕业季这里就是一个跳蚤市场,陪伴我四年的小自行车就是在这里购买的,记得芳芳还在这里买到过1元钱的计算器,美荣好像也买到过很多专业书籍,第一次看到有卖笔记的,我们还挺奇怪。后面的超市竟然还是以前的名字,顿时增添了很多亲切感。
斜对面是我们曾住过的6号宿舍楼,变化不大。
口渴了在超市下面的水果摊位上买菠萝,抬头一看,天啊,10年过去了还是这个老板,趁他不备偷拍了一下,他一定不认识我,可我还因他新鲜水果的缘故而记得他,
他卖的菠萝还是那么甜,后悔没多买些。去往食堂的路上有一个书摊,围了好多学生,也不乏有老师,也吸引了我们去选上一本喜欢的
旁边一个女孩挑选了5本,结账时却因为钱不够和老板讨价还价,她害羞的样子让我觉得读书是那么的宝贵。走出大学校园被忙碌生活充满的我,读的书真是少的可怜,果断挑选了一本
老板给打了6折,付款时还告诉我,我很有眼光,这本书在他的摊位上只有一本,书店里也只打9折,好吧,我是如此的幸运。因为食堂无法现金交易,没能品尝想吃的过油土豆片。
食堂不远处是师大博物馆,似乎不对外开放,所以上学时至今都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
环校园走了一圈,才知道通往和林格尔-盛乐新区的校车那么方便,价位10元,30分钟即可到达。
我在校期间,新校区正在筹建,荣儿在那里度过了2年半,回忆很多,对我来说却是初见。新校区确实超大,建筑也不少,但我最喜欢这里的图书馆。
荣儿找到了上学时常去的饭店,请我吃了她最喜欢的烩菜,菜量很足哦!
饭后我们乘车返回了市区,经过内大时拍了这张照片,我当时就想问小巍:此刻你是不是也好想重回内大啊?
亲切的内师大,留下了四年难忘的大学时光,承载了我无数青春与梦想的过往,感谢师大的培养,牢记师大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期待下次与老师的重逢,期待更精彩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