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4:15,正值学校的放学时间,我处理完手上的事情,准备起身去教室看看卫生的打扫情况。
“何老,给你讲一件事情,这是一件私人的事情。”突然,三位女孩子和一位男孩子一起涌进了办公室,走在最前面的一个女孩子胥新惟先说话了。看见孩子们“聚众”来找我,我心里一紧,班主任的第一职业反应就是发生事儿了。但从胥新维说话的轻松表情,以及其他几个孩子淡定的表情,估计事儿不大。
看见说话的新惟姑娘边说边还忍不住笑,直觉告诉我这事儿或许还有一些戏剧性。于是,我也就释怀了,回笑到:“什么事儿啊,需要你们这样兴师动众的呢?”“嘻嘻嘻,陈彦臻把方弘毅的笔袋丢进了女厕所!”边说边捂着嘴笑,其他随行的两个小朋友也笑了。
到了高年级,尤其是六年级,但凡与男女生有关的事儿,孩子们都特别好奇。从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成长变化的角度,这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但老师要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细节以及微妙的变化,正确地引导,帮助青春初期的孩子构建健康的心理和思想,从而去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身为做了22年班主任的我,从新惟的话语里迅速提取了三个信号:既要处理好发生的矛盾,又要引导孩子的品格教育,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
我转身面朝当事人方弘毅,这孩子比较镇定,看不出别人丢了他的东西的伤心表现,反而有一丝若隐若现的谨慎。弘毅这孩子比较诚实,虽然经常会因说话而违反课堂规则的行为,但从来不会否认自己的行为,也不恶意侵犯同学利益。弘毅既委屈又小心的表情告诉我,导致丢笔的这件事情的因素多向,要细细询问才行。
片面之词没有可取性,为了公平公正的处理彦臻和弘毅之间的矛盾,我把他俩找到了一起。事发时我不在场,听他俩自己的陈述是搞清事实真相的最好办法。毕竟弘毅是最后的“受害者”,把陈述的优先权给了弘毅。听弘毅说,午间吃水果的时候,弘毅去拿水果回座位,彦臻伸出腿去挡住弘毅。这个动作是小朋友常玩的恶作剧,尽管班主任怎么强调,对于没有强烈安全隐患意识的小朋友来讲,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弘毅很不满彦臻的举动,于是就顺手去抓彦臻的头发。彦臻生气了,抓起弘毅的笔袋和牧笛丢进了女厕所的垃圾桶里。其他同学积极劝阻,并来办公室找我解决纠纷,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听完弘毅的陈述,彦臻无异议,也没有补充。原来,这件事情中,矛盾的挑起者是彦臻,应该负主要责任。而弘毅也有责任,用抓头发这个方式处理彦臻绊他这件事,是不当的。经过沟通,他俩都认识清楚了自己。当下最重要的是找到被丢了的东西。两个热心的女孩去找了回来,遗憾的说:“保洁阿姨已经把垃圾袋收进了大垃圾堆了!”显然东西是找不回来了,必须面对赔偿这个问题。
依照小朋友的性格特点,据理理赔,不依不挠,我开始预设可能会出现的困难。正在我琢磨着如何找到问题解决的切入口时,弘毅说话了:“何老,我们俩都有责任,让我俩先自己商量商量吧!”呵呵,这孩子自己的东西被丢了,还主动乐意的找对方沟通。我暗喜自己不用再想办法了,也为弘毅的宽宏大量而欣慰。不大一会儿,他俩进来了,商量的结果是弘毅自己承担20%的赔偿,彦臻承担80%的赔偿。
矛盾是处理了,但问题还没解决完,这件事情是需要双方家长知晓和配合的。对于这个问题,弘毅爽朗的告诉我,这件事情他自己去跟妈妈解释,是完全可以解释清楚的。我对弘毅的这个决定有十足的把握,因为这孩子从对整件事情的处理以来,都是以积极面对、正确认识自己的态度在配合调查处理。当然,从他跟彦臻的协商处理结果来看,俩孩子也已化解了内心的矛盾。对于彦臻而言,也忏悔极了。看着俩孩子诚恳认错的态度,我觉得我是时候该拿出班主任的杀手锏了!我很严肃的掷地有声的告诉他俩:“男女有别,男生不可以进女生厕所,女生也不可以进男生厕所!”俩孩儿认真的不停的点头答应。
事后,我习惯性的关注了孩子们的情绪,弘毅表现得比丢笔时更加坦然。这孩子不多心眼,也不计较,时时处处都展示出了一个最本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