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手风琴一共出现了五次,你知道它出现在哪里,分别有什么意义吗?
1.手风琴第一次出现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保尔对他的手风琴爱不释手,手风琴是维也纳制造的,且音色优美保尔对它爱不释手。他弹奏手风琴的时候,“你的脚会不由自主地跳起来,而手风琴声越来越激越——人世间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呵!”石匠的女儿嘉莉娜夸赞保尔:“我就爱会拉手风琴的人,他们把我的心都融化了。”激越的琴声中,有保尔的活力与豪情。
2.保尔想要申请加入骑兵队,正好布琼尼的骑兵队聚在土坡上跳舞,保尔接替了拙劣的手风琴手。“手风琴不停地用琴声鞭策他,用急骤而热狂的旋律驱赶他。于是,跳舞的人就把两只腿轮流伸出去,像陀螺一样团团转,口里‘嘘嘿,嘘嘿’地喘着。”最终保尔通过手风琴融入了骑兵队,“因为战士们不愿意放走这出色的手风琴手,在集体的要求之下,他就被编进这一连”。手风琴的出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保尔在离开家乡之前,为了“愉快地分手”,他给母亲弹奏手风琴,“现在他的演奏跟过去不同了,它不再是那种轻飘的音调了,也不再是那种粗犷的调子了,也不再是那种曾经使这青年手风琴闻名全镇的如醉如狂的奔放的旋律了。他的乐调现在是和谐的,它仍然有力量,但是比过去更深沉了”。他不再弹奏以前闻名的花腔,而是在磨练中愈加丰富,充实自己深沉的不仅是乐调,还是他自己的性格。手风琴成为保尔精神世界的一种体现。
4.在电厂担任政治教育部部长的保尔,在庆贺塔莉亚与奥库涅夫结合的共产主义式的晚会上,演奏了手风琴。“手风琴奏的歌曲述说着过去,述说着战火纷飞的年代和今日的友谊、斗争和喜悦。可是当沃林采夫接过了手风琴,奏起紧张热烈的‘小苹果’舞曲的时候,开始像旋风一样舞蹈的不是别人,正是保尔。保尔疯狂地跳着,这是他一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热情的跳舞”。他的手风琴讲述了曾经战火纷飞的岁月,也记录了如今的友谊、斗争和欢乐。
5.担任别列兹多夫民兵第二大队的政委时,“保尔的手风琴使他跟青年们有了交情。他那叫人入迷的琴声,使乌克兰农村的许多青年走上了共青团的道路;这只琴奏起雄壮的军歌时是激烈而热情的,奏起有感情的乌克兰民歌时是亲切而温柔的。青年们倾听着手风琴,倾听着它的演奏者——以前的铁路工厂的工人,现在的政委兼共青团的书记的讲话。年轻的政委的琴声和他对他们所说的话已经在他们心中溶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保尔的手风琴成了他与青年们沟通的桥梁,保尔用音乐作为宣传武器,许多青年在保尔的引导下,走上了进步的道路。
小结:手风琴既是保尔才华的载体,也是因为与母亲有关而难舍难分的物件,更是工作制胜的魔杖。五次描写保尔拉手风琴,借音乐形式构筑作品、发展故事、调节节奏、塑造人物,彰显小说的浪漫诗性。保尔似乎习惯了用手风琴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手风琴里有他对音乐和美的追求,也表现了他的成熟和成长,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假如没有音乐的穿插,小说与人物的灵动、丰满、立体也就缺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