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分答小讲中听到陈章鱼老师的分享,听完之后,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回想起自己之前就是如此读书的,但是真是收效甚微,相信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读书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怎么读书,读书有哪些误区,如何更有效读书,值得我们思考,今天主要跟大家说说读书中误区,下面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跟大家分享我的学习感受。
读书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仙丹式阅读
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马上想找点一本书或者一套书解决所以问题,就像一个仙丹能解决所有问题,我有过。
刚开始工作的有段时间,我对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找不到乐趣和成就感,相信有部分年轻人也会有这种想法:“我在学校是如何如何,为什么给我分配这样的工作,太小看我了吧。” 总感觉自己的能力被低估,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但是也是比较迷茫,都说迷茫时就要沉下心来学习提升自己,最直接的就是看书,还记得当时网上无意中搜索到稻盛和夫《干法》一书,看完介绍:“探讨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就买了回来,看完之后的一段时间确实觉得感觉好一些,至少在心态上比之前有提升,但是过了几个星期之后当时的情况又出现了。
懒是人性的本质,当初幻想一劳永逸,用一本书解决所以问题,现在想想当时的做法确实是不切实际的。
更好的方法应该是针对不同的问题,找到针对性解决的方法,逐个击破
比如:在工作中遇到的是文档数据整理比较繁琐,一个不细心就导致要重新来过,这对于从事文档数据整理的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抓狂的,久而久之会导致自己对于工作失去耐心。
分析:文档数据工作繁琐是非常正常的,也不乏有在其中做的非常好的达人,这其实是重复性工作多的问题。
这样我们考虑去学习WPS文档学习方法,相这类达人学习,或者看相关针对性的书籍,提升我们的文档数据整理效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误区二:集邮式阅读
每到新年,我们都会给自己定个新年计划,其中有一项就读书,我之前有列过一年读50本书,那个时候还没有很好的阅读习惯,希望通过这样的计划,来让自己有所成长,这样的形式让我匆匆读书,没有深度思考此书对我的启发,一年回首很多书除了记得书名之外,没有其他感觉,这就是集邮式阅读。
当我们把目标集中的速度和数量时,我们潜意识设定的是读书最低目标:把书翻完。就算你觉得这本书真的不错,但是你的目标已完成,不会在想去细读第二遍了。
解决方案:
1.理解量化目标的三个层次
a.关注自身层次的量化目标(高)
b.关注输出层次的量化目标(中)
c.关注输入层次的量化目标(低)
做任何事情都是可以量化的,只有量化才能看到成效。
跑步健身为例:
如果是关注于自身层次量化,你会关注跑步时的心率,步频,配速等基本指标,每个小小的变化,都会影响你跑步的效果,这是关注自身层次量化。
如果你是业余休闲跑步,喜欢达到基本锻炼效果,每周跑3次,每次5KM,并用运动软件记录,这个是关注与输出层次的量化。
关注于输入层次的量化:看了《跑步圣经》等书籍,看了很多关于跑步好处,买了跑步运动装备,但是一直没有行动,就是只关注输入。
解决集邮式阅读的方法:找到更好更高层次量化,用关注于自身的状态为目标,或者以关注于输出为目标倒逼输入。
误区三:干货依赖症
你有没有看看这样的文章,一招教你如果沟通,一个PPT教你如何管理,想成为职场大牛都在看这张图等等之类的文章或图文,我之前就非常喜欢看,因为迫切希望提升和成长,但是如果提升能变得这么轻而易举,每个人不都是大牛了吗,由于干货篇幅有限,只能展示部分内容,不得不删减论证过程,或者直接给出结论的形式吸引眼球,但每个人读书都会有不同的讲解,找到自己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解决方案:
其实干货也是可以很好的利用,现在人们生活节奏都比较快,没事太多时间去筛选,干货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一本书精华,给筛选降低了难度,通过干货先对一本书进行预习,如果觉得有吸引你的地方,然后再去阅读,并且给出自己的总结,对照干货,查漏补缺,也是非常好的提升策略。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希望你在阅读的路上更加精进,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