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牛肉拉面
山 茅
一
第一次到兰州是在1990年,距宿地几步路就有一家兰州牛肉拉面馆,朋友老刀说是老字号、是正宗,客随主便,早晨一起来,同行的20几个人就一同前往。
面馆临街,铺面很小,伙计一看来了这样多的人,连忙往里招呼让座,一打量,四张小桌子,只能坐4个人的那种小桌子,旁边两口灶上的大锅热气腾腾,刚一进去,什么也看不见。稍过一刻看清了,面馆就3个人在那里忙,像一家人模样,老爷子在一张大案板上拉面条,大娘在锅边忙,小伙子忙着收拾桌子碗筷,招呼客人,里面还有一间房,像是储藏室,光线暗,看不清里面是什么。不单铺面小,里面也很窄,也就20多平米,20几号人一到,就把面馆塞满了,先进的人一探头之后 ,又纷纷退出来在街边呆着。老刀不等大家发问就说:地方是小点,但东西地道、味道正,每次来朋友我都往这里领,别看人多,10分钟内都能吃上。
老刀说得没错,那老爷子手脚极其麻利,三扯二扯就把一团面扯成了拉面,看见我们几人在旁边围观,老爷子更是想露一手似的,一团面在手中甩动,片刻功夫就成了无数细丝。我第一次在近距离看拉拉面,在蒸气中看得眼花缭乱,看他拉面时一下一下地把面团拉成了面块,又把面块拉成了面丝,觉得是很自然的事,过后一想又觉得奇怪,面团怎么被拉成面丝的?又想不明白了。那大娘干活也快手快脚,面下锅没几分钟,就捞起来,一锅面捞10来碗,每碗都很均匀,然后用一大勺子将另一口大锅中熬着的汤盛出来,像浇地一样,把每个碗分别盛满,各种作料也随即放上。
老刀说得没错,10分钟后,我们都先后端上碗,那碗是一种大粗碗,20公分左右的直径,口沿已不光滑。一碗面分量很足,满满一碗,上面堆满牛肉、作料,最上面撒的不是葱花,好像是香菜类,那一碗汤红火鲜亮,衬着香菜的青翠嫩绿,讨人喜欢。房子里太小,也闷,大家都端着碗到外面,蹲在街沿上吃。那牛肉非常新鲜好吃,那汤特别有味,别看面上全是亮汪汪的红油,却并不腻,喝到嘴里是辣、是鲜、是醇。
老刀比面馆的小伙子还忙,走前走后,挨个问:够不够,还来一碗?又特别提醒大家:面吃不完不要紧,一定要把汤喝完,精华都在汤里。汤一喝完人人伸舌头、深吸气,吃得大家一身毛毛汗,深秋的兰州,早晨也够凉的,一碗牛肉拉面下肚顿时暖和起来,原有那点寒气被驱走了。我记得是1元钱一碗,当得起价廉物美。放下碗筷,大家都说不错,老刀高兴了。
二
10多年后,再到兰州,提起当年对兰州牛肉拉面的印象,朋友老陈说,这容易,不远处有一家老字号“苍鹰店”,果然,又有了那种久违了的感觉。看我对拉面有兴趣,老陈后来竭力推荐金鼎全顺大酒店的豪华版兰州牛肉拉面,我说,拉面能豪华到哪里去?老陈说让你们瞧瞧希奇,话外音是让你们长点见识。坐下来后,才发现与原来吃过的拉面相比,是过于复杂,第一道端上来的是细条面,第二道端上来的是宽条面,第三道端上来的是三棱形面,前后3碗都是很精致的小碗,另外还有2大6小共8个碟子,2个大碟一是煎荷包蛋,一是腌制牛肉,6小碟是凉拌豇豆、凉拌元白菜丝、凉拌黄瓜、凉拌土豆丝、制鸡菌肝,还有一样记不起了,配菜可以拌在拉面里,也可单吃。这究竟是现代豪华版,还是原来的旧式仿制?据说兰州拉面最早就是一种宫廷食品,后来被厨师带出宫来,在民间流行开来,有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来寻常百姓家”的味道。如今,这豪华版兰州牛肉拉面,是又飞回宫廷了?还是商家新卖点?谁能总来吃这种拉面?
在金鼎全顺酒店吃豪华版兰州牛肉拉面,须得有耐心等待才行。一是去的人不少,得等,不是慕名,是东道主喜欢带客人去品尝,算是一种长见识的经历。我看到有旅游团队的人集体去的,一坐好几桌,二是此豪华版兰州牛肉拉面讲排场,得等,拉面出场之前,还有许多配菜,吃面倒成了次要,是来看看有多少花样的。感觉就是此拉面已非彼拉面,按流行话说是被包装了,不过这包装让我想起一句成语:买珠还椟。吃后不知说什么好。
回北京时因飞机晚点,又在兰州机场吃了一碗兰州牛肉拉面,很普通的一种,但价钱更贵, 20元一碗,是老字号“苍鹰店”牛肉拉面价钱的10倍,应该算暴利了,吃后也是让你不知说什么好。
三
2007年6月间,兰州老百姓一觉醒来,发现一夜之间,牛肉拉面涨价了,大碗牛肉拉面原来的2.5元上涨到3元,而小碗牛肉拉面则由原来的2.3元上涨到2.8元,有市民将此反映到物价局。于是,政府出面直接干预,规定大碗兰州拉面不能超过2.5元,小碗不能超过2.3元,限价令一出,全国舆论哗然。
6、7月间,兰州拉面涨价、限价是轰动全国的新闻,区别在于该不该涨价是小新闻,该不该限价才是大新闻。
事件一波三折,先是牛肉拉面涨价引起市民不满,卖方则说粮食、肉类都涨价,我也不能亏啊,物价局等部门以关心民生为由发出限价令,再后是全国舆论对此议论纷纷。
兰州拉面一事,不仅国内众多媒体卷入,国外华文媒体也有卷入的。而且引发到对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宏观调控、政府职能、民生问题等诸多方面的讨论。不少人质疑此次限价:有必要吗?尽管政府方面列举了关注民生的若干理由,但绝大多数舆论认为政府力气用错了地方。果然如此,在后来的报道中,有的面馆没有涨价,但“牛肉拉面”中的牛肉看不见或难看见了,这并非完全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原材料都涨价了,经营者没辙啊。问题是,完全市场化了行业,政府为什么非要横插一杠子?
我还想到另一点,兰州有关部门为什么不去管管兰州机场的兰州牛肉拉面价格?或者为什么不让在兰州机场多开几家“苍鹰店”?
再后来,我家附近也出现多家卖兰州拉面的餐馆,我也吃过,但印象深的还是在兰州吃的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