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达克效应”的人有多可怕

[英]罗素(1872-1970)
        整个世界的问题在于,愚者和狂徒对自己总是如此确信,而智者则满是疑虑。
                          ——伯特兰·罗素
无知乃是上帝的降祸,知识乃是人类藉以飞向天堂的翅膀。
                                    ——莎士比亚
愚者自以为是,智者心有自知。
                                    ——莎士比亚

        这种“高估自己”、“过度自信”的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D-K effect),全称为邓肯-克鲁格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往往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

        他们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达克效应由Dunning和Kruger在1999年发现,并在论文《论无法正确认识能力不足如何导致过高自我评价》详细叙述。他俩因为这个发现被授予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心理学奖”。(这个奖项是用来搞笑的?错了,这个奖项是颁给那些“乍一看很好笑,实则发人深省的研究,由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颁奖。)

        下面这篇文章能让您更好地理解,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陷入“达克效应”。只有当我们头脑里经常产生“我想的、说的不一定完全正确”“他的想法比我的更客观深刻”“他的做法比我更高明”“我做的东西确实很渣”“我的坚持或许是一种固执”等念头的时候,恭喜你,你已经走在开悟之坡上了。真正的自我觉醒才会让你抛却故知和成见,开始虚心学习,开始有所进步。

纠错:一(忘)而光


他……们有啥了不起的

我才是宇宙之王

知识圆圈论

无知自大的偏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