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老师 何亚珂 郑州 坚持原创分享第706天 2019.02.11 星期一】
读你
2016年11月份,偷空自费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的学习,目睹了小语界名师的真容,蒋军晶、何捷、赵志祥等,看到了诗人雪野在课堂上的那份简单、可爱和纯真,然而印象最深刻的非潘新和先生莫属。当所有点评专家都在条分缕析地肯定授课老师时,潘先生总站在更高的维度去进行批判,可谓锋芒毕露。
后来百度了解到潘先生专门对语文教育史用过功,而且博采中西方著作,其文字风格堪称诡谲,惊人之语频出,详见先生的教育随笔《不写作,枉为人》,正是通过这本书,让我这株草对语文教育有了别样的认识和思考,对阅读和写作有了全新的认知和实践。后来读了潘先生的《语文:回望与沉思》,透过叶圣陶、黎锦熙、张志公和朱光潜等教育大师,洞悉思想的甘苦艰辛,倾听历史的遗韵回声。循着潘先生在书中的指引,买来了翻印版的《民国学生这样写作文》,看得一脸懵懂,早搁置一边去了。
对于语文教育,工作十三年的自己依然是一团浆糊,一脸蒙圈,可奇妙的是浑身觉得有能量。三年前都知道潘先生有一套百万字的著作《语文:表现与存在》,可是当我知道这本书的三年前,都已经卖绝版了。前段时间,在当当闲逛,偶然间发现这套书又再版重印了,毫不犹豫,果断拿下!
今天上午,一个不小心,掉进潘先生的书囊里了,竟然读得浑身发热,尤其是这颗心,一直在澎湃,迫不及待地与书友笔友们进行了分享。先生对语文“立言”的功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我不禁想到了阳明先生的立德、立功,最终落脚在立言上。正如潘先生所说:“一个人,不论他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是‘舞台人生’‘艺术人生’‘体育人生’,还是‘军旅人生’,他取得了事业上较大的成就,他的人生本质上就必定是言语人生。一个学生,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是当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还是当政治家、教育家、艺术家,他要在事业上有建树,要对人类有贡献,他的人生必定是言语人生。我常常想,一个奥运冠军要是没有写出对运动生涯的独特感悟,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要是没有留下一部‘兵法’,一个著名的演员要是没有带出有造诣的学生或形成自己的演艺理论,那么是多么遗憾的事!”看到此处,我点头如捣蒜,深以为然,深表赞同。虽然说“道可道,非常道”,佛家也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说法,可是人类的进步、知识的积累、文明的创化、文化的积淀,主要是以文字符号为载体,以文字符号的创制来表现和传承的。所以,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是存在的家。
人类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生存、生活和生命,我想语言也是。“应试”解决的是生存的问题,“应世”解决生活问题,“应性”即应精神之需进入的是生命的阶段。“应性”写作动机的人能获得真正的归宿感,用短暂的生命超越时空,让宝贵的精神生命有可能永世长存,如《道德经》《心经》《论语》等。
潘先生对“立言”中“言”的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先生笔下的“言”即学问和思想,学问和思想从哪里来呢?基于阅读又远高于阅读。先生说:“真正的思想者,是指思想生产者、创造者。有思想,是指有思想创生力、原创力。”不由得想起胡大平老师的教诲,我悟到:作为教师,要回到自己生命的源头,和本就在源头的学生一起生发、一起创造,有常或无常的精彩将会汩汩而出。嗯,思想之于立言,至关重要,继续修咯!
潘先生说,指向“立言”的读书,只能是以读经典为主;写作,以写随笔、杂文、评论、论文为主。读到此处,心中倍感欣悦,最近参加了女神胡新颖老师带领的写作群,也随浪漫了教育的张爱敏老师进行日更的写作坚持,正在从随笔走向论文,从随性走向专业。之所以欣悦,还因为带领花儿班学生进行了五年的“致敬经典”,自己坚持了706天的原创分享,走的都是这条路。感谢花儿班孩子们,我们在读经典的路上相随相伴,这个寒假也坚持每日写原创分享的花儿班的十几个孩子,这个经历也定将成为你们人生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以虚驭实,以无驭有。潘先生,我在读你,也在读我,还在读更多的他,相互交织,杂中有序,序中有理,理中有道,道中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