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写作只有一个目的:知道自己的文字会被看到,哪怕无反馈,也让我能坚持记录思考。思考应该记录,否则是一种成长的浪费。
写高数题,正确的解法往往很“顺”。我常有这种感觉,正确的方法往往简单,错误的需要很多精力,繁琐,还不一定得到结果。
决定人与人差距的是系统思考。遇到A问题,把分析解决抽象成一类问题,下次再遇到相似,直接挪用本质逻辑,大大节省时间精力成本。如此累计,工作学习量指数级飞跃。
比如,我又想到暗恋对象的一切。意识到在幻想,明白本质大概是生命欲望以及沟通少带来的高估,其实她没有想得那么好。随后在过往记忆寻找优解,和chatgpt深入分析下自己的想法;或回顾高数做过的习题;或单纯记录下想法。这些都能避免继续浪费精力。再比如,又在纠结中午吃啥,ok直接选个健康的,其他不管,不再思考。
总感觉自己时间利用率低。昨晚累,网吧四小时,回来11点。gpt两小时,1:30还没睡。今早9:30起,短视频十分钟。自习室3小时。宿舍桌子上读书加写作。哪里在浪费时间?想她,太多了。人际关系的解决应该在于沟通,沟通的解决应该在于正确评估双方。昨晚我依然在纠结是否表白心迹,只想结束思念,明知大概是拒绝,也想得到明确。那问题归根结底,如果明确,那我还会继续无用幻想吗?我看未必,我一定不自主地思考我哪里不够好,丑、蠢等等。但我知道她无感,就不会再幻想一个事情:那就是她到底是否喜欢我?这是一大进步。那我现在可以不再幻想吗?似乎也可以,只专注自己的事。坦白说,我现在也不想约她出来,只爱自己复习、读书…我已经从考研数学里获得了一些不一样的快乐,每个题都有对应的知识点,我在归类,在记忆。今天,我压根就把她忘了,昨晚我上网还在间隙想她。我甚至连她具体长得啥样都想不起来了,只记得一个轮廓,一个在我心中极其美好的幻影。
我是一个这样的人,能对一个采访视频女主角的侧脸无比痴迷,对英语课上播放的采访视频出境几秒的路人女心仪很久。她代表了我渴望的完美形象,我故意懒得思考真实的她会是什么样,永远见不到的感觉让我无比黯然。
我喜欢低头走路,但低头仪态差,不自信,颈椎酸。我最怕的就是不自信,自信什么样?昂首挺胸背直。我有意识地让自己那么做,但在无人的小路又会打响指,摇头晃脑、东倒西歪地走。我现在也无法找到一种令我真正放松的走法,邯郸学步给我带来了一种不自在的精神压力。原本无足轻重的小事成为了紧张甚至焦虑的来源。
我在意前途,在意终究爬上什么样的位置。每当我读书思考写下一句令我浑身颤抖的句子,我常幻想功成名就后她在我身边的样子,我想告诉她,选择我,没错,我有前途,一定能过上好生活。
比如,读论语学而。我写:
孝不能是失去主体意识的愚孝。
驯化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让你意识不到原本属于你的权利。
民风淳朴,人民朴实未必是整体思维认知水平高,而是驯化。一个有智慧有生命力的人应该在严肃活泼,敌意友善之间自由切换,全凭自主判断。而判断的依据是利益效率最大化。比如友善是为了信息获取、资源交换的利益最大化。
每写下一些我认为不错的认识,常有无人知我的怅然。千里马易得,伯乐不易得;食之不能尽其材,策之不以其道,其真无马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