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素材的收集整理至关重要,大量占有素材是成功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所谓:得素材者得天下。
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素材占有能力的要求,甚至要高于写作本身。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精力和记忆力逐渐下降,对素材的占有更是有气无力。
近几年,随着网络客户端和手机APP的丰富推广,为我们收集素材提供了极大方便。日常工作中,自己养成了几种素材收集习惯:
1.对于知识型的信息,采取集中记录、分类整理的方法,比如“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等数字型的知识,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归纳到一个APP电子文档中,以便随时随地去积累和运用。对于名言金句,也是类似方法。
2.对于整篇成型的材料,按照A文体性、B专业性和C时效性,分别建立独立文件夹,根据材料的核心属性,决定放入哪个文件夹。
比如,一篇材料,如果对写作者而言,文体的参考作用大于后两者,就放入A夹。如果专业属性最大,就放入B夹。如果具备很强的时效性,过段时间就没用了,那么就可以把它放入C夹。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A、B中有的材料也会失效,那么可以再把它们转入C夹,甚至删除。
这里,还有几个问题要补充:一是在ABC之外,还可以单建一个文件夹,复制存入部分当前常用的材料,以便随时调取。二是材料如何命名,最常用的做法就是多写几个关键词,以便在记不清具体位置时,用搜索器准确定位。三是所有的文档材料,都可以上传到手机APP上,可以随时查看和下载。
3.对于一些综合性材料,文中大部分内容的价值不大,需要我们及时摘取其中的有用部分,按主题摘抄集中到一个文档中,以便写作时直接参考,而不必现从浩瀚的文字中去“考古”发现。如果时间确实有限,无法及时摘抄,可以直接在文档中涂色标记,也是可以的。
当然,除了以上常用的“收集整理”方法之外,还有一些更加深入的做法。比如,当读到一个好的观点和见解时,可及时扩充成一段成型的文字。在今后的写作中,如果涉及到这部分观点,可以直接粘贴现成文字来用。尤其对那些“急材料”,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