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终身幼儿园》提到的4P创造性学习法中的最后一个P,就是游戏Play,但是焦点不是游戏,而是“玩儿心”,“玩儿心”是一种心态,而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在表现。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快乐,收获知识。在心理学中,“玩”被称为“游戏”,这其实是儿童时期的主导活动,孩子正是在游戏中一边学习一边成长。
游戏本身就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能够把游戏融入于教育教学之中,对培养创造型思考者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融入呢?
一、为孩子提供可以探索、实验和协作的学习环境
雷斯尼克说并非所有类型的游戏都能给人带来创造性的学习体验,需要思考的是什么类型的游戏最有可能帮助年轻人发展成为创造型思考者?如何才能最好地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这些类型的游戏活动?作者用婴儿围栏和游乐场分别代表不同的游戏类型,婴儿围栏是一个限制性的环境,孩子缺乏自由和探索的自主权,缺乏开发创造性冒险的机会,而游乐场能够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空间去移动、探索、实验和协作,游乐场式的游戏方式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决定制作什么,以及如何制作。因此,在学校的教育中,也应该创建一种学习环境,让孩子可以自由探索、实验和协作并适当地给予一些指导和支持。
二、鼓励学生成为一名修补匠
修补者从小事做起,尝试简单的想法,对所发生的事情做出反应和调整,并完善他们的计划。修补者的效率确实较低,但更有创造力和灵活性。沈阳市铁西区太阳小学的孩子们参加中央电教馆的成语中国微电影展播活动,利用麻吉星创作系统制作手作视频动画,孩子们在制作道具的过程中,经历了试错、反复修补,最后将任务道具做得栩栩如生。因此在目标计划的指引下,在过程中不断探索尝试,优化迭代,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修补匠。
三、提供多种途径、多种风格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热情,喜欢的游戏和学习方式都所不同,因此,要满足孩子们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所有类型的游戏风格和学习风格。
四、允许学生犯错,错误是用来学习最好的机会
肯·罗宾逊爵士在TED演讲中说道:“如果你不准备犯错,你就永远不会想出任何原创的东西。”为了帮助孩子成为创造型思考者,我们需要创造一个环境,让他们能够轻松的犯错,并从中吸取教训。
五、建立全程多元评价机制
21世纪技能的项目式学习中的评价应该是多元且丰富的,运用总结性评价策略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方法来全面了解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真正投入学习,促进全面发展。
利用孩子们与生俱来爱玩的本能,将游戏融入与教育教学之中,培养创造型思考者,这值得我们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