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的力量:每天十分钟,改善心理健康

冥想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只需每天花费十分钟,长期坚持就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诸多积极影响:

冥想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

调节神经递质:冥想能够促进大脑分泌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血清素可调节情绪、改善睡眠,让人心情愉悦;多巴胺能带来满足感和快乐感,增强人的积极性和动力,从而帮助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心理的幸福感。

改变大脑结构:长期冥想能使大脑中与注意力、情绪调节、自我意识等相关的区域发生积极变化。例如,前额叶皮质增厚,增强人的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海马体体积增大,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为心理健康奠定更坚实的生理基础。

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冥想时,身体会进入放松状态,副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使心跳减缓、呼吸变缓、血压降低,身体从应激状态中恢复,有助于减轻压力反应,让身心得到深度放松。

每天十分钟冥想的具体方式

正念呼吸冥想

准备: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可选择盘腿坐在垫子上或平躺在床上,放松身体,轻轻闭上眼睛。

呼吸觉察: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空气通过鼻腔进入身体,充满腹部,再缓缓呼出。无需刻意控制呼吸,只需自然地感受呼吸的节奏和气息在身体内的流动。

杂念处理:当杂念出现时,不要刻意驱赶它们,而是轻轻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继续专注于呼吸的感觉。

结束:十分钟后,慢慢睁开眼睛,感受周围的环境,让自己逐渐回到当下的状态,带着冥想后的平静和清醒投入到生活中。

慈心冥想

开始:以舒适的姿势坐好或躺好,做几次深呼吸,让身体和内心平静下来。

自我祝福: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一些充满善意和关爱的话语,如 “愿我快乐”“愿我健康”“愿我平安” 等,重复几遍,将慈爱和温暖传递给自己。

扩展祝福:将这种祝福的范围逐渐扩大到身边的人,如家人、朋友,在心中想着他们的样子,对他们送上同样的祝福。然后再进一步扩展到陌生人、甚至是曾经与自己有过矛盾的人,尝试以宽容和慈爱的心态对待他们。

结束冥想:感受内心充满的慈爱和善意,轻轻地活动一下身体,慢慢睁开眼睛,将这种美好的情感带入到日常生活中。

冥想对心理健康的具体益处

减轻压力:在冥想过程中,人们能够将注意力从引发压力的事物上转移开,专注于当下的感受,使身心得到放松。长期坚持冥想,可提高身体应对压力的能力,降低体内皮质醇等压力激素的水平,让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更加从容。

增强专注力:每天十分钟的冥想训练,有助于锻炼大脑的注意力肌肉。通过不断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当下的冥想对象上,如呼吸或特定的意象,大脑的专注力和觉察力会逐渐提高,从而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更高效地集中精力,减少分心和杂念的干扰。

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冥想帮助人们更加敏锐地觉察自己的情绪,在情绪产生的早期阶段就能有所感知,而不是在情绪已经失控时才做出反应。通过持续的冥想练习,人们可以培养出一种平和、稳定的心态,更有效地应对负面情绪,减少情绪波动,使内心更加平静和安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