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技能面前,应该保持谦恭之心,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是我现在的学习态度。所以在这个九一年的小姑娘讲课的时候,我认真回顾,做了笔记。她系统简略的总结提炼,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古琴历史的窗,那些知道的不知道的人、事将成为我习琴路上的风景名胜,指引我、鼓励我、吸引我坚持走下去。
艺楠讲座笔记
之所以称作是巡礼,其实可以算作是一次对于古琴发展历史的一个简单的回顾。尽量的照顾到各个历史时期。但是每个时期的古琴文化很难用只言片语就去分享完全。
【上古时期的音乐】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对于自然,对于世界的了解都太少太浅。所以他们对于上苍、万物都十分的敬畏。无论是祭祀祖先、天地神灵、庙宇山川自然等,所有这些繁琐的礼节,其实都是人们渴求同世间万物进行对话,寻求彼此理解的一种途径。
乐器是可以视作流动的音乐的一个结晶。每件乐器都承载着相应的音乐、历史的语言和痕迹。古琴也不例外。所以要想了解中国传统社会里的古琴。我们只要知道当时的音乐形态是怎样的。
在上古时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原始社会,因为形态的发展是较为简单的。每一部分都还不足以各自独立,那么用我们今天的这种艺术概念来讲,就是说他是歌唱、舞蹈和音乐三者合为一体的。这种合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就是我们所说的乐舞。
这种早期的歌乐舞的综合表演其实在尧舜禹,已经有了我们非常熟知的。比如说舜帝时的乐舞《箫韶》是六代乐舞之一,在当时十分盛行。就连后来孔子他在齐国看到了《箫韶》的演出之后,也十分感慨。认为是尽善尽美的一种演出,那么使孔子是三月不知肉味。
乐舞《箫韶》伏羲削桐为木,神农绳丝为弦古琴曲《神人畅》
【先秦时期的古琴】
湖北曾侯乙墓中的古琴半箱式古琴
先秦时期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记载的有很多: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等等这样的一些词句。让我们对于其中的琴瑟和鸣的场面产生了很多的美好想象。
【中古时期】
到了秦汉时期呢,出现了一些陶俑、木俑等等一些陪葬品。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就是以俑殉代替人殉的一个顶峰之作,那么相应的汉代也出现了一些很生动的抚琴陶俑。
这样一个陶俑,虽然乐器的细节处已经磨损,我们看不太清楚。但是我们还是能够依稀的辨别出汉代时候的这个琴已经跟先秦时期那种半箱式的古琴有了很大的区别。而且从人物跟琴的这个比例上来看,琴的大小基本上是接近我们今天所演奏的古琴。
【中古魏晋古琴】
徽以钟山之玉——嵇康《琴赋》、姚丙炎打谱的《酒狂》
古琴琴徽的出现要追溯到汉代之后,魏晋时期。嵇康所做的《琴赋》,在其中的提到说,徽以钟山之玉。这句话呢,我们可以理解成是用钟山之玉坠,是为徽。如果你去查字典,你会发现徽本身他就有一个标识标志的意思。
魏晋时期对古琴贡献最多的是政治上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嵇康的《广陵散》、阮籍的《酒狂》。
【唐代古琴】
唐代是古琴向专业发展时期,专注于技巧的专业琴人开始出现。唐代的很多琴人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演奏理念,很值得我们借鉴。
赵耶利(539-639):初唐琴师,曹州济阴(今山乐曹县)人,因其琴艺绝伦,世人尊称 为“赵师”。在演奏技法 上,赵耶利认为若仅用指甲,则“其音伤惨”,仅用指肉则“其音伤钝”,主张“甲肉相和,取 音温润。”
董庭兰(约 695~765)早年曾师从凤州(今属陕西)参军陈怀古,学得“沈家声”、“祝 家声”而青出于蓝。以善琴受宰相房琯赏识。其高超琴艺,常为诗人所赞扬:“莫愁前路无知 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薛易简,唐代琴家,天宝(公元742-756)以琴侍诏翰林。他主张学习琴曲应该少而精。因为多则不精,精则不多。这是我们今天可以借鉴的,对于少数琴曲,精益求精。
【宋代古琴】
宋徽宗喜欢古琴春雷,画作听琴图。宋徽宗搜罗天下名琴藏于万琴堂,其中就有唐代造琴名匠雷威造的“春雷琴”。
琴僧义海:北宋琴师,慧日大师夷中的入门弟子,朱文济的再传弟子。积十年不下山,昼夜手不释弦,遂穷其妙。海之艺不在于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此众人所不及也。义海总结道琴曲的一个演奏速度的变化规律。他说:急若繁星不乱,缓若流水不绝。
郭沔(约1190年—1260年),字楚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浙派古琴”创始人。《潇湘水云》创作背景:当时元兵南侵入浙,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二水合流处游航。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象,深感国事飘零,激起他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借水光云影,以寄抑郁、眷念之情。
汪元亮,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人。他作为南宋末代皇帝度宗(公元1265一1274)的琴师,他随从"三宫"(太皇太后、谢太后、度宗)北去燕都多年,对于亡国之痛感受极深。经常和同去的宫人 "涕泣成句",写了大量爱国诗篇。
【明清至今】
虞山派《溪山琴况》
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讲述琴乐表演艺术理论的专著,也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在总结前人琴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古琴表演艺术的24个审美范畴,即所谓“二十四况”。 这二十四况是:
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
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多才多艺,博学好古,著述颇丰。著有《茶谱》、《神奇秘谱》、《太和正音谱》等。历时12年于1425年完成《神奇秘谱》,是现存最早的琴曲专集。
古琴在近代也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困难时期,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古琴的发展是十分萧索的。全国的琴人加起来也不过百人,各地的琴馆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古琴发展的转折是在2003年。在这一年呢,古琴被列为了人类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2003年至今十多年来,我们逐渐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了古琴。包括我们这个缦学堂,巫娜老师开展的网络线上课程等等,为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提供了一个认知和接近古琴的可能和机会。
讲座试听琴曲:
1、巫娜老师《潇湘水云》
2、姚丙炎打谱的《酒狂》
3、古琴曲《神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