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喝酒,这酒一定要喝,我们来喝酒,这酒喝干,不能哟,不喝,来,喝酒。”伴随着一首劝酒歌,《阿拉姜色》这部描写人到极致的电影诞生了。观影之余,内心震撼难以表达,行文随笔,望君包涵。
片中的俄玛便是这一神圣仪式的践行者,俯视着大地,仰望着圣光。明知道这一趟旅程可能到达不了终点,在忠贞情感的驱使下,俄玛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这一无法回头的旅程。俄玛的丈夫罗尔基在劝说无用的情况下,陪俄玛踏上了路途,在俄玛去世后,本不理解也不赞同妻子带病朝圣的他,用当地最好的松木亲自为俄玛削制跪拜需要的木板,这仅仅是他爱一个人的表达。
在各地通往拉萨的大道上,人们不时地见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手戴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直至拉萨朝佛。磕长头的信徒绝不会用偷懒的办法来减轻劳累,遇有交错车辆或因故暂停磕头,则划线或积石为志,就这样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圣城拉萨。
这仿佛是一部讨论忠贞与信仰的影片,又是一部讨论死亡与祭奠的电影。无疑,在藏语电影中,这是我看过的最平凡而又最感动的。每一组镜头中藏着的感动,仿佛要跳出屏幕。俄玛去世的夜,罗尔基朝圣的路,诺日吾的倔强,路途行人的善意,拉萨的严肃庄重。每一组镜头的意蕴,都需要慢慢品味。
人们往往会被片中的景色所吸引,从而缺少了对人性的揣摩。我亦如此,圣路上,每一处都是一个独立的风景线,大自然的神奇就体现在这里,让你在感到惊艳的同时,又深深刺痛你的心。夜晚清晨与黄昏,宛如一个人的一生,无奈的随时间飞逝,随河流远走。
此片仿佛重新定义了藏语电影,从以往的粗犷变为更加细腻质朴,更加震撼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