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无论你以什么样的理由不去结婚,在父母看来都是错的,乃至于陷入不道德不负责的境地。
这个逻辑是可怕的,也是更不道德不负责的。生物界养儿育女需要回报的恐怕只有人类,这本来就很反常。当然恐怕这也是人类进化所得到便利的代价。
中国父母总是扬言毫无保留不求回报的爱孩子,但很明显这从一开始就是个骗局。几乎所有父母在为孩子买第一包奶粉的时候,就在筹划着回报的事。也许这回报并非是什么物质金钱,但在精神层面他们渐渐成了子女的傀儡和依附者。比如你学习好,混的好,工作体面等等都让他们感觉这是你感恩的体现。
不过,这些并不能抵消如果你说你不打算结婚时他们的失望和愤恨。本质上,让子女结婚是超越了“回报定论”的,因为在所有可回报父母的事物中,去结婚往往不仅是效益最小的,甚至损害了父母的利益。因为结了婚的人就开始真的和父母切断了连接的脐带。
那么父母焦虑什么?恐惧什么?在我看来无非是对“传统”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恐惧”。这传统包括那个人们所说的“自古以来”,自古以来人类就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现在你却要扭转这个定律,那不是悖逆天道人伦?这让作为父母的人有何颜面面对江东父老呢?而另一层,父母总会说“那你以后怎么办呢?老了怎么办呢?生病了怎么办呢?回家只有一个人怎么办呢……”
我们纵可以说对传统的焦虑是父母的迂腐,可至于对未来的恐惧却是实在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毕竟还是父母的问题。因为被迫不结婚和主动不结婚怎么可能获得同样的人生终局呢?被动未能结婚的人可能是因为性格、身体缺陷、没文化、贫困等原因,他们当中可能有人晚年不幸,但也并非一定。可主动不结婚无论是基于什么考量,他要么不在乎未来,要么会好好准备以使自己避免踏入悲剧性的晚年。换言之,即便没能获得,那又怎样呢?那一定是因为没有结婚么?结了婚的人都获得幸福了么?人生的最后,都含笑九泉了么?
比如说,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孩子,夫妻争吵了一辈子,孩子在适婚年纪出家或宣告不婚,那么他们的人生因为结婚而圆满了么?或许,一切都有定数而不可预测。
所以,我讨厌那种将不结婚视为自私、不孝的论调。而这种论调实际上透露了人真正的自私和邪恶。他们是什么动机?为了让自己的那毫无必要的担忧因为孩子的结婚而得到卸载,为了面对他人时面子得以保留,为了所谓的传种接代得以实现好让自己有尊严去面对地下的祖先?这多么可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