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看书看的是真的太少了,尤其是看了那么多电影之后 ,读完书想像影评一样写一点儿时,才发现自己阅读量少倒不论从什么角度都没法做出一个稍能自成体系的评价,只是一点感受吧。
画了好长时间才读完吧,两个多月断断续续的,就像最近最红的胡波导演以及他的大象席地而坐,评价这本书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作者本人经历的影响或者加成。我读时就有这么一种感受,就是凡是林思琪和李国华之间的事儿,觉得是最动人的,文字是最深最广的,不论是心理描写还是人物关系的经历与遭遇种种,都最有嚼头也感觉得到最真实。当然我们知道假如这是作者自身经历的映射的话那也就不难理解了。思琪与她蜜友的互动次之,这种儿时玩伴发展到甚似胞妹的关系虽不常见但作者呈现的是那么可信和有趣。但与之相对的是文中其他几组人物,伊纹与一维的婚姻和之后与毛毛的关系,包括李国华与郭晓琦的相处,相比之下就显得黯然失色不少。当然我觉得是作者可能是不想这本书仅仅是讲述自己的经历,更像呈现更多维度的不同的伤害以及是更完整的女性在当下台湾社会残酷生存环境的图谱,因此把她可能是自己成长里所见所闻的故事糅合到文本中,这样的野心固然可贵,但仅从我个人的观感来讲,其他故事线远远没有房与李的主线要打动我,反而在平行叙述中,其余线反而成了一种并没有积极作用的稀释。
记得读到故事前半段的时候,就觉得这本书最可贵的是提供了最为可贵的跳脱道德和伦理的是评价和视角。而这样的视角恰恰只能出自于当事人,因为唯有当事人有次资格和话语权,由外人提出则会必然被评价为动机不纯和居心不良。至少在文本前半段中,我没有看到一个无助的女孩在控诉,虽然她完全有资格也有权利这么讲,但她没有。她承认她和老师当时相爱的有某种真实的部分吧,虽然是畸形的,是悖德的。虽然老师和她的关系完全是不对等的且极为不公平和残忍的年长老师对幼小女生的剥削,但她对老师爱的是很深的,但也正是此撕扯着她。而且作为一个聪明,练达,敏感远超同龄人的这么一个女生,尤其在前半段两情相悦时她有很多对李国华心里的描写,完全可以说是抹去了受害者的身份,而从李国华的角度写他的苦衷和动机,甚至他情感里真实的某一部分,真的是大佩服作者。
我连经历一个普通的失恋都不敢也不愿再去轻易翻起过去的回忆,更别提为了还原事情的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去事无巨细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揣摩对方所做事情的每一点动机了,因为那真的是很痛很痛的,把伤口揭开来仔细检视真的就超出了我的疼痛承受范围,更别提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推断,所以真的超级佩服和尊敬作者,真难以想象她是承受了多大的疼痛,不论是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件本身还是写作这本书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她是当代的普罗米修斯,承受了最极致的最残忍的疼痛为人们打开了一群总被人臆想和误判的人群的真实内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