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训练有三个最重要的方面:量化、个性化和周期化。量化是其中最主要的,没有量化,个性化和周期化都无从谈起。
量化就是要把训练效果和主观感觉数字化。哪些需要量化呢?徐国峰教练有一个很生动的比喻。把人体看成一辆赛车,决定赛车成绩好与坏的主要因素有引擎的性能、车的机械能力和赛车手的技术。对于人体来说,体能就是引擎,肌力就是这辆车的机械能力,而跑者的技术能力就是操控这辆赛车的车手实力。
但凡关心跑步知识的跑者大概都知道最大摄氧量。为什么是最大摄氧量?驱动身体往前的跑步引擎是肌纤维中的线粒体,通过燃烧氧气产生能量。人体到底有多少线粒体,无法精确估量,我们可以通过每分钟所消耗的氧气量,也就是摄氧量来评估跑者的体能。
最大摄氧量需要在实验室里才能测出来。受试者戴着面罩在跑步机上跑步,然后收集他们呼出的每一口气,逐步提高跑步速度,直到极限,然后再看在最高运动强度下身体消耗了多少氧气。
这对广大跑者来说非常不方便,最主要是不即时。现在多数运动手表都采用一些容易检测的指标来推算最大摄氧量。这些运动手表都是基于Firstbeat所研发的算法,根据你的配速、心率变异度、心率等等来估算。
如何提升最大摄氧量?
人体的摄氧能力可以分为心肺端和肌肉端。前者主要是和心肺、心血管等等相关,后者与肌肉中的红色肌肉、线粒体密度有关。
如何提升就要从这两个入手。其中肌肉端的摄氧能力需先提高。慢跑可以加强肌肉端的摄氧能力,高强度跑主要是练习心肺能力。这是我们为何要重点练LSD的原因。此外,对于初学者来说,慢跑还可以提高乐趣,减少受伤。
肌肉端摄氧量有一定基础后,可以开始提高强度,以提升心肺端的最大摄氧量,通常我们需要维持2分钟以上的高强度才有效果。这是我们为何要练习高强度间歇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