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智识的两难(1)
一、学习万维钢《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之“所罗门悖论”。
1.关于所罗门悖论。
所谓所罗门悖论,是指一些聪明的人物,能整天给别人提建议,自己的生活却过不好,就像所罗门一样。
古代犹太王国的国王所罗门,特别擅长给别人提建议。如果你有什么疑问,去问所罗门,他就能告诉你,应该怎么办。好多人从很远的地方,专程来向所罗门寻求建议。所罗门说出的话,都是一套一套的,他的建议也确实好使。
但是,他自己的生活有许多的错误决定,比如,放纵感情娶了很多美女,贪图钱财,还爱向别人炫耀。他只有一个儿子,在他死后,成为了一个暴君。
2.关于智慧。
(1)什么是智慧?
心理学家对智慧的定义是:所谓智慧,就是明智的推理。
有智慧的人,并不一定有多高的智商,有多强的算术能力,而是处事能力和决策能力比较强。
(2)智慧包括哪几个方面?
首先,是智识上的谦逊。就是自己知道自己的知识是有限的,要寻求更多的信息,才能做出很好的决策;自己不能冲动,不能一上来就胡乱决策。
其次,是要超越自我。要能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要光想着自己怎么样。
再次,是要善于达成妥协。不能光想着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要考虑别人的利益。
(3)智慧有什么特点?
第一,人的智慧与情境密切相关。换言之,一个人可以在某一方面、某一时刻,表现出很高的智慧,但在另一方面却表现得很没有智慧。
比如,一个人谈起人生意义来,头头是道,但是,他跟同事的关系却搞不好。
第二,智慧与智商完全不同。一个智商高的人,通常做各种智力工作时,都能表现出高水平,所以,智商是一个基本素质。但人的智慧,并不是一个基本素质。
第三,智慧跟人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关系不大,唯一有关系的是年龄。年龄大的人,可能因为经历的事情多,更有智慧。
第四,智慧很难学。有人研究发现,那些专门研究道德哲学的哲学家们,他们自己办事时,并不比别人更有道德。
(4)提高智慧的方法有哪些?
一个是,你要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想象成是发生在别人的身上。事实证明,用第三人称看自己,的确能表现出更多的智慧。
另一个是,把眼前发生的事,想象成是一年以前发生的事,制造一点时间上的距离感。
还有一个办法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位老师,把在这件事上要打交道的对方,想象成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在这种想象出来的不对等的关系中,往往能表现出更多的智慧。
对于智慧,归纳起来就是:
第一,决策理论水平和决策操作是两码事,所罗门悖论确实存在。
第二,主动切换视角,是科学决策的最有效手段。
真正的决策水平,还得在实践中提高。
做事、演练,可以决定你的成熟度,但读书,可以决定你的格局。
二、学习万维钢《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之“决策理性批判”。
1.什么是决策?
所谓决策,就是看看自己都有什么选项,然后从中选择最好的一个。
决策,实际上就是战略,战略就是决定“做什么”,而“怎么做”则是战术问题。
决策,归根结底,就是选择。做决策的大框架,也就是选择最好的选项,这是永远都不会变的。
2.什么是理性?
所谓理性,其中的一个概念就是,你的选择需要有一致性。
只有当你的选择具有一致性时,才谈得上科学决策。
3.什么是理性决策?
哪怕你头脑完全清醒,也特别理性,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是会面临不知道该怎么选择的局面。
这是因为,理性决策需要评估选项,评估选项需要标准,标准则是由价值观来决定的,而人的价值观根本不稳定,可以随时发生变化。
今天的你,无论无何都不知道明天的你想要什么,你无论无何都不能预测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所以,理性的决策只能是这样的:把决策标准确定为人生的后悔度最小化。
既然人生根本就没有对错,那何不过得更有意思一点儿呢?也许“老了不后悔”,就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人生在世,要尝试一些新东西,稍微追逐一下理想的自我,这么做不一定幸福,但是,你将来一定不会后悔。
三、学习万维钢《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之“纪律的悖论”。
美国现在的一个教学潮流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正在回归。
比如,美国的一个宪章学校,叫成功学院,用的就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大获成功。从这个学校出来的学生,一个个都是精神抖擞、朝气蓬勃。
成功学院采用的是一套比中国式教学法更极端的方法,比如,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要看着老师、上课的时候两只手要合十放在胸前,等等。
成功学院的这种集权和专制制度,确实是效率最高的制度,因为,它能迅速把事情办成。
但是,用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人,缺乏独立人格,这就是这种教育的弊端。
独立自主、随机应变、拥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才,根本就不能用标准化的方法,来批量生产。你要效率,就得牺牲质量。
这就是一种教育的悖论,或者说是一种纪律的悖论。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