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什么?
是一种感受,一种理解,一种品质,一种境界。
人人都爱美,但美对我们到底有什么用?有人说,美能提高生活品质;有人说,美能让人心情舒畅;有人说,美能让人与众不同。然而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种美,同一个人不同时期对美也有不同的理解。
蒋勋老师在他的课中反复提到过一件棉质的白衬衫。他喜爱那种纯棉质地的白色衬衫,每次都细心地用手细细清洗,当感受到棉布的纹理和阳光晒后清新的味道,让人不由心生欢喜,平静而满足。
美是简单而具体的,同样也是包罗万象和抽象的。
对美的向往是一种正面阳光的人生态度,对美的追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方向,对美的理解是一种日臻完善的人生认知。美是一种能力,滋养我们一切的源泉。
有人外表平凡无奇,却气场强大,让人肃然起敬;有人衣着简朴,却于细节处处透出着精致;有人沉默寡言,举手投足干净得体,高级感扑面而来。
无论衣食住行,学习、工作,美的能力定位了我们的高度和层次,体现了我们的品味和逼格。
看穿衣,同样一件白衬衫,不同的人穿出不同的感觉,或清纯、或温婉、或干练、或娇媚、或性感,也有人穿出白大褂或武大郎的即视感。除了先天的因素,区别就在于对美的理解和驾驭能力不同。例如同样个子矮小的女生,衣品好的,知道用下半身消失的穿法,再加一条腰带,拉长腿部线条,小巧而精致,这是对黄金比例之美的理解。而不懂得比例之美或随性而为的人,则可能充分暴露缺点,要么像小孩偷穿大人衣服,要么像一只柯基。
看写作,好的文章立意高远,观念新颖,结构完整,逻辑严谨,遣词到位。好的作者对事物有天然的敏感和直觉,不断思考打磨,孜孜以求。而在平常,我们看到太多人,只求把话说明白,口语化严重,个人语境痕迹明显,重点抓不准,思维动线混乱等。这就是对文字和语言之美的追求不同。唐宋八大家欧阳修,一度成为北宋文坛领袖,他的书房经常贴满了自己写的文章,每日下班回家,便立于房内,细细琢磨,尽善修改,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了生命终点。
看做饭,有人做了一辈子饭菜,基本与色香味俱全无缘。不是做饭的人自己不喜欢美食,而是只知入口那一秒的快感,缺少了对食物之美的追求和理解。例如,烧冬瓜切成花格,外形美观,又易入味,起锅还要撒上葱花,配色中和;小炒肉,肉要先用淀粉抓一下,下锅时间要短肉才嫩,肉和绿椒要分开下锅,有的人习惯点一点酱油,有的人还配一点红椒;……。所以通常真正好吃之人都能做几个拿手菜,不是他厨艺多高,而是对那几个菜,有他自己的理解和追求。高级吃货苏东坡,不仅喜欢吃,还能发明菜,以至于让贬斥他的人愤愤不平,将他越贬越远,没想到他走到哪都能精进文学,开发新的食谱。美可以让生命绽放出最恒久绚烂的光芒。
一个目光如炬,观察细腻,眼光独到的人,必然有着与众不同,轻尘绝世的气质。善于审美之人,内心都有一块不可亵渎的高地,需不断攀岩求索;有一片芬芳清新的芳草地,需不断耕耘培育;一朵花、一片叶、一滴水都能寄托美之情怀。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世界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