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级的社交与独处,是赋予能量级别的,换句话是让自己有所收获的。这收获来自不断突破自己的弱点,只有突破自身弱点的社交与独处,才算的上高一级的社交与独处。
语言的力量,多半来自对自己精神方面的成长,而行动的力量,则多半来自自己社交方面的成长。社交与独处相互共存,平行或是交织在一起,及时总结社交质量和独处质量,是一个成年人自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所谓社交,其实从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了它野蛮生长的开始。比如一个雄性猿人需要性交,则需要寻找雌性猿人交往。一个个猿人从孤独前行到脱离单打独斗,慢慢改变为群体,也叫社交。它们一起觅食,一起吃,一起合作。这就是最为狭隘层面的社交。到后来,现代社会社交的本质,在我看来增进了解,提高认知,增进感情,以期待更好的成长。这可以说是广义上的社交的一个小小的范畴吧。
拿我近几年的社交来看,也是有好,有坏。咱们大家每个人,不可能每次社交活动,都能得到正向的促进,有时,必然会遇见不如意的社交。而这不如意的社交,用网上段子手的话来概括:“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其实另一层面上讲,把如意的路径交给了社交,必然会产生十有八九的不如意来。
但我后来浅浅的深知,其实每个人的社交主动权都在自己手里,自己如果能收放自如,相信这不如意或是耗费能量的社交会大大减少一多半。比如张某不喜欢和李某等人私下有过多交集,那张某就应该有个分寸。在工作层面上,做好本分的工作,在私下则不需要去和别的同事一样一样的去和李某社交。这一低层次的社交,首先标准,就是个人主观的喜好和不喜欢。其实这个道理,用中国古语:“交浅不言深”已经有所概括了。有些道理,朋友们都明白,但人与人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反刍的能力。能举一反三的从自己身边的各类现象中,对应找到智慧的能力则需要好生修炼。
还有一类社交,可以说会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味道。就是因为你在江湖里,要活下来,要活的更好,就必须要正确面对身不由己。大家都看过《潜伏》吧,本质上潜伏讲的是红色特工的成长和智慧。实际上用朴实的话语来讲,就是在江湖里知道自己怎么能活下来,还不出卖自己的人格。这高质量的潜伏,即说明了,在各色人等中,游刃有余的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你们看《潜伏》里的余则成逐渐心智成熟,说话办事越来越有东西。这东西的背后,就是他学会和各类人打交道,身在曹营,心在汉,但在曹营里完美的表现了心在汉的最高级。举这个例子,其实是想告诉大家,社交是我们生活在这个琳琅满目的社会里必然需要做的事情,但有个前提,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该干什么。正如《潜伏》里的余则成,他知道他在干什么,要什么。这其实是稀缺的,也需要好好修炼。我经常是几场酒下来,留下了一堆微信或是联系方式,酒场上的话,总是太认真。这个缺失,可以从书里补,也可以从生活中逐渐开了。
更高一级的社交,本质上就是心灵互感,彼此成长。正所谓,一个好汉,还三个帮一样。这样的社交,没有顾忌,可以开玩笑,也可以谈论很多话题,也不管是饭有多一般,还是多豪华。重点在于交流思想,互相提携。也许社会发展到了今天,这样的社交会很少,但有的话,朋友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并维护。真正的朋友,是你失败时候的鼓励你的人,是你失意时宽慰你的人,在你高兴的时候,给你提醒的那个人。高质量的社交,可以让人充满自信和力量,一定要寻找并维修。
独处,我先前写过一些有关独处的小文。所谓独处和孤独是两件事。独处,是一个人可以正常的耕作、正常的开展生产生活活动。而孤独则是内心的一种情感表现,孤独感每个人都会存在,但有活干的人,孤独的时候要少一些。
有一段时间,我试着看看自己,如何独处。和自己独处的能力,也是可以逐渐培养起来的。一个人的时候,正是安静的时候,可以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可以认真做一回自己。只要你不断的尝试,你就会发现,是完全可以做到高质量的独处的。正如我现在进行了关于《社交与独处》的反思,正是用思考和写作的方式展开。其实独处,更多方向应该放在专心做饭、打扫家务、工作、读书、写作等等上来。这些事情,不要社交,也不能让社交而影响。一个人独处的质量越高,我想他社交的质量也会水涨船高。一个抽烟喝酒的人,他的社交一定还属于烟酒不分家。而一个爱好运动的人,他的社交一定会多一些健康成分。
独处的能力,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着手。我对面坐的家伙,他看起NBA的网讯,一个小时不会分心走神。现代社会,每一种讯息或是生活体验,都有很多可以津津乐道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我想多半情况,都需要朋友们独处下,真正沉浸下才可以获取得到。
很喜欢陈忠实先生一生的座右铭:“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大师一生的各个阶段,都用这句话不同的角度,去教育自己,专心专治的求索。学会社交,有选择的社交,高质量的社交,高质量的独处背后,难道不是先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中一颗稳健的心态的一种高级表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