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学习金字塔,我设计了自己的学习计划。以主动学习为主,通过实践、教授给他人来高效学习。但我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同时我也很好奇,学习金字塔上的平均留存率是怎么得出来的,有实验支撑吗?在查阅了了相关文献后,发现自己被“学习金字塔”坑了很久。
001 起源
“学习金字塔”,在上个世纪叫做“经验之塔”,这是戴尔(Edgar Dale,1900—1985)在1946年提出的。
戴尔经验之塔(1946版)
后来在1969年,将经验分为三层:直接经验、图像经验、高度抽象经验
戴尔经验之塔(1969 版)
经验之塔主要研究的是教学材料抽象程度。根据抽象程度,列出了这样的一个经验之塔。
戴尔也说了,没有哪种经验比另一种经验学习效果更好。各个经验之间都是有相互联系的。
002 被歪曲
后人不断对经验之塔进行演绎,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如今的学习金字塔。下图是百度百科上的学习金字塔。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你会发现后面有记忆百分比,越往下百分比越大。网上传的最多的是由“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得到的,但是无从考证。这种百分比的说法是具有欺骗性的。
换句话说,教授给他人不一定留存率高,听讲不一定留存率低,学习的过程输入不是单一的。这种单一的说法不准确。
003 应用
我们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高效学习?
适合自己的方式,你各个方式都试试看,喜欢哪个用哪个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