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中药是植物。尽管已对其进行了处理,但鞣质(涩味)、生物碱(苦味)等并没有被祛除。
鞣质,也称为单宁,是植物中存在的一种复杂的多酚化合物。其水溶液具有涩味和收敛性。口服可用于治疗胃肠道出血,溃疡和水样腹泻。五倍子具有收敛肠,止泻,止汗,止血的功效,鞣革含量高达70%。
蒽醌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并且是许多中药如大黄,何首乌和虎杖中的有效成分。蒽醌化合物具有苦涩的味道。当前的研究发现蒽醌化合物具有生理活性,例如腹泻,抑菌,利尿,止血和抗癌作用。
生物碱是自然界(主要是植物)中存在的一种含氮碱性有机化合物。不管生物碱本身或它们的盐如何,它们都具有苦味,一些具有极强的辛辣性,而某些具有刺激嘴唇和舌头的灼烧感。黄连中的小ber碱用于抗菌和消炎,麻黄中的麻黄碱具有出汗,缓解哮喘,利尿和抗衰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药汤一般具有苦味,其苦味源于其有效成分,也是其功效的体现,苦味随剂量和配伍性的不同而不同。这可能是“好药苦味”的科学解释。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避免苦涩呢?
1、温热时喝
没有特殊温度要求的中药最好在温暖时饮用。太热会灼伤口腔粘膜,而感冒不仅会影响药物的功效,还会使人感到更苦。保持在20度到35度之间。
2.喝药,不要喝药残渣
在喝药之前,喝一小口温水以润湿整个嘴,尤其是舌头,然后将大汤的汤剂倒入嘴中,尽量不要让汤剂停留在舌头上,并且味蕾会不要触摸汤,苦味会减少。不要喝药渣,因为中药的有效成分在药汁中,并且药渣中可能有杂质和沉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