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年初四回娘家,我七点钟早早地起床,做饭,收拾东西。
做好饭后,喊赵先生起床洗刷吃饭。
给儿子洗脸穿好衣服,九点钟出门了。
我抱着儿子坐在车上,赵先生一趟趟地往车上搬东西。自从有了儿子,每次回娘家都和搬家一样。
东西全部放好后,赵先生看车的前玻璃脏,想洗车,又去楼上拿了瓶水。
之后,又匆匆忙忙去超市给儿子买了屁粮。
前一天晚上,我就让赵先生去买的,他非拖拉到第二天买。
大过年的,超市人很多,停车位都要抢。好不容易停好车,我和儿子继续在车上等着,老公去买屁粮。
最后,十点才真正地出发,赶往娘家。
赵先生就是这样,每次做事情都是拖拖拉拉。临到事情紧急的时候,才去做。
我不喜欢赵先生的这种做事风格,我喜欢提前把事情做好,我觉得在紧迫的时间里做事情心情着急,做事效果也不好。
我身边还有一些同事和赵先生一样。他们说,在最后的关头,突击完成任务,有灵感。
【2】
大学时,曾看过一则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
如上图所示,以事情的重要性,紧急度为坐标轴,分为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是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第三象限是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第四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
四象限法则是时间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告诉人们应有重点地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
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中,很多时候往往有机会去很好地计划和完成一件事。但常常却又没有及时地去做,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工作质量的下降。
因此,应把主要的精力有重点地放在重要但不紧急这个“象限”的事务上是必要的。
提前把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做好了,也避免了这些事情进入到令人讨厌的第一象限。
【3】
第一象限,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
立马去做。比如:公司网络出现瘫痪,应立即采取措施,修复网络。
我们可以把时间的20%~25%放在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计划去做。比如制作年度工作日程表,可以提前作出计划,之后再去做。
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处理上,需要很好地安排时间。我们应把时间的65%~80%放在第二象限。
建立了预约,自己的时间才不会被别人所占据,从而有效地开展工作。
第三象限,既不重要又不紧急事情。
减少做或不做。比如,玩电子游戏。
第四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
授权做。比如,接待不速之客,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让别人代替自己去做。
明确事件的重要程度,认清事情的紧急与否,合理安排时间。这样,不仅自己活得轻松,也可以取得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