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一原创 文责自负】
【谨以此作品,向国庆75周年献礼!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英雄们致敬!】
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
止一
一、中华民族及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简介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据可考历史文献记载,五千多年文明传承的民族。它起源于黄河流域,黄河将上游大量泥沙带到中下游形成黄河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在这里气候冬夏温差不大,土地肥沃,适宜于农作物的种植、生长。于是农耕文明在此诞生。开启了华夏文明之旅。
(一)中华民族始祖简介
中华民族有关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远古居民最初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五氏时期,中国正处于所有成员一律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阶级对立,所谓“无制令而民从”,“不施赏罚而民不为非”的时代。
1、有巢氏
有巢氏教导人民不要住在地面上。他在树上用树枝树叶建造出简陋的蓬盖,作为示范,这就是原始的房屋了。这种住房虽然十分简陋,但它至少可以躲避野兽和洪水。人们都学习他,并且在建筑的技能上一天天进步,后来即令把它移到地面,也有同样的作用。这就是传说中的有巢氏教民“构民为巢,为避群害”。
2、燧人氏
燧人氏的主要贡献是把天上最大的一个秘密泄漏给人类,那就是“火”。火无所不在,但没有人知道如何才能得到它。燧人氏教人从木头里把它钻出来。人类有了火,就跟其他所有的动物,永远分道扬镳。其他动物始终不会用火,而人类却因之改吃熟的东西,生活方式呈现划时代的突破。这就是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
3、伏羲氏
伏羲氏是第三位出现的神祗,他似乎比他前面的两位老前辈还要法力无边。他教人如何用火烹饪,从此人们享受到香喷喷的饮食,这是烹饪艺术的萌芽。他又进一步制作了八卦,八卦是中国最早的计数文字,后来被星象家用来占卜。设立官员,管理人民。官员身上都画着一条龙,表示他们的高贵身分。发明乐器,并教导男女固定他们的配偶。制定夫妇制度,必须经过结婚仪式才可以生孩子,并使下一代得到父母很好的教养。他还制造渔网,教导水滨的居民们捕鱼。教导人们挖掘陷阱,捕捉活的动物,训练它们成为家畜。教导人们种植桑树养蚕,抽丝纺织。
4、女娲氏
女娲氏是一位女神。相传共工氏撞倒不周山,天庭迸裂,人类面临劫难之时,女娲氏不忍心人们遭受浩劫,她采取山上的五色石头烧炼,炼好之后,用它把天上的裂缝补住。现在天际那些灿烂耀眼的红霞,就是女娲氏补上去的那些五色巨石。她又杀死一只倒霉的神龟,用它的四只脚,当作四根支柱,重把大地支起。因天裂而漏下来的大水,女娲氏用芦草烧灰,把它吸干,这就是中原地区——华北大平原的成因,它们正是由芦草灰铺成,所以平坦而又肥沃。
5、神农氏
第五位神祗是神农氏。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民农业生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会人民医治疾病。
以上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五氏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五氏作为神话故事中的神祗,祂们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只是祂们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泛指某一类人而也。我们的祖先将这样一群为中华民族作出伟大贡献的英雄奉为神祇,以此歌颂、赞美为民族、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并以此作为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一种方式。
(二)炎黄二帝奠定中华民族之基
1、炎帝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2、轩辕氏(黄帝)
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炎黄二帝是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一个部落——史称华夏族,随后与周边的部落合并融合,奠定了中华民族之基。子孙后代也自居为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也被尊为中华文化、技术的始祖。
(三)中华民族迎来第一个鼎盛时期
随着炎黄部落的日益强大,周边部落四夷来服。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壮大,人民安居乐业,相应的文化、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物质上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了进一步探索天地万物之道、探索精神文明的历程,并由此奠定了华夏文明之核心理念——道。
1、尧舜禹时期
尧舜禹都是上古时期著名的贤君,深受人民的爱戴。黄帝之后,出现了三位贤明的君主,分别是唐尧、虞舜和大禹。
(1)唐尧
尧,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贤明的帝王。他以仁德和智慧著称,受到百姓的敬仰和尊崇。尧也是一个有远见的统治者,他积极改善民生,规定德政,使国家安定繁荣。在位期间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2)虞舜
尧听说舜是一个很孝顺的人。舜的父亲、后母和弟弟都虐待他,想致其于死地。但是,舜依然对父亲和弟弟十分恭顺。尧听说后,就对他进行了考察,并发现他处理政务方面的能力也很突出,就把自己的位置禅让给了他,而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丹朱。
(3)大禹
舜继位后,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洪水,无数百姓因此遭殃。舜先是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但没有治理好。后来又派大禹去治水,大禹总结父亲鲧的失败教训,改变了鲧的治水方针,采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治理好了。在此期间,大禹由于一心治水的关系,即便从家门前经过也没有进去探望新婚燕尔的妻子和呱呱落地的儿子。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及其治水的功德感动了舜,于是舜就把帝位传给了大禹。
尧舜禹的故事,是中国历代帝王将相的楷模,他们的贤明仁德之举广为流传,他们的时代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安定、和谐、繁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达到了一种和谐圆满的状态。
2、夏商周时期
老子曰:“反者道之动。物极必反,天之道也。”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同样不能避免由盛转衰的社会发展规律。随着大禹的继位,物质、精神的极大丰富,并将帝位传给其儿子,从此帝位的传递方式不再是选贤任能的禅让制传递方式,而变成了世袭制传递方式。从而导致各种腐败现象络绎不绝,朝代更替。
那么,为什么把夏商周并入中华民族第一个鼎盛时期来写呢?是因为这一时期处在中华民族第一个鼎盛时期的衰退初期,以及造成这一衰退的主要原因——选贤任能的禅让制传递方式变成了任人唯亲的世袭制传递方式,而且这一时期的周朝初期又出现了一个“回光返照”式的时期。在商朝末期,纣王残暴荒淫无度,致使战乱四起、民不聊生。而在西岐的周国,文王行德政,周边诸侯顺服,武王一战而天下定。武王逝,周公旦为救黎民于水火、避免百姓陷于战火而致生灵涂炭,不顾个人荣辱,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平东征、修礼乐、建大学、兴教化”,建立了有史记载最早的教育制度、教育教学模式,为后世开创了先河!为后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在春秋末期,还出现了一位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起重要影响的人物——老子,身为周朝守藏室的太史儋,集古圣先贤智慧、华夏文明之精华于一体,写下了华夏文明大成之作——“老子五千言”,留传后世,使我华夏文明得以延续,为后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四)中华民族衰退期
春秋末期,周王室日衰,诸侯渐强。春秋五霸虽强,然礼仪道德尤存。及至战国时期,礼仪道德沦丧,诸侯争雄,战乱不断。众多有识之士、诸子百家纷纷出炉,寻求治世安邦之道。然,一则因礼仪道德沦丧、物欲横流、世风日下、各逞其欲;二则因信息不畅,“老子五千言”未能广泛流传,华夏文明之精华隐而不见,虽有百家争鸣,然未得要旨,各执己见,难以形成切实的治国安邦的方针、策略;三则因各诸侯急功近利,缺乏远见卓识,即便有长治久安之策也难有用武之地。凡此种种,唯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方是解决之道。
1、秦始皇统一六国
自春秋末期至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这段时期(将近300年),特别是战国时期,中华民族、中华大地用一言以蔽之——好一个乱字了得!战争!战争!还是战争!
秦国采用法家思想以法治国、以武立国,终于在秦始皇的统治下,年年征战,以武力扫平了六国,统一了中华民族,遂制定“车同轨、书同文”等措施实现了中华大地上大一统国家雏形,并为中华民族播种下了大一统思想的种子。
然而,可以武立国,却不可以武安邦。古语云:“孤阴不长,独阳不生。”治国安邦之道,文治武功是也。国以武立,邦需文治。文武之道,阴阳之道,治国安邦之道也。故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兵者,国之重器也,不可轻易示人也。”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秦始皇虽以武力统一六国,却未能于统一之后施以德政,以养百姓,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汉朝
秦朝因严法酷刑、穷兵黩武而招致灭亡。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即以道家思想——无为而治,以养百姓,经文景之治而国富民强,怎奈汉武帝为征讨西域匈奴而大兴战事,加之忽视内部经济建设,致使国库枯竭,从而导致西汉走向衰亡。汉武帝讨伐匈奴,极大地彰显了汉朝的武力,打开了西域河西走廊,开疆拓土,将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种子播撒到了西域,也为西域、印度等地的异域文化与华夏文明交融创造了条件。同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华夏文明进一步衰退。
随着东汉的结束,中华民族的历史进入魏蜀吴三国鼎立、西晋、东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时期,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周边的少数民族积极地融入,轮流执政,开启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建设步伐。最为明显的就是隋朝的建立,各少数民族积极学习融入中原汉族文化,与汉族通婚,将印度佛教文化融入中土文化,形成了东土式佛教文化。
3、唐朝
唐朝建立,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对内励精图治、休息养民;对外重视国防,平息边患,与周边少数民族和平相处、友好往来,促进了多民族文化交流,巩固了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局面。开启丝绸之路,加快了中华文化与西域、印度、波斯等文化的交流融合,也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因素,同时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了更加广阔的区域。
4、宋朝
宋朝重文轻武,形成富饶而积弱的现象,致使中原累次招致周边少数民族的攻击、侵占。这也为周边少数民族融入创造了条件,掀起了周边少数民族学习中原文化的热潮。
由于重文轻武,萌芽于唐朝末期的书院教学模式,在宋朝时期迎来了兴盛,在明清两个朝代得到全面普及,直至清朝末年才改制为新式学堂而退出历史舞台。前后延绵了1000 余年。书院教学模式为华夏文明的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书院的兴起,读书风气盛行于世,儒家理学思想广为传播。此时期,兴盛于唐朝的诗歌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与发展,属于宋朝特色的词作大兴,文坛大家涌现,同时也为元曲、明清小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5、明朝
明朝,迎来了华夏文明历史上又一个小高潮。在此时期,书院教学模式广为普及,手工业、制造业兴起,文化、经济得到了极大的繁荣。郑和下西洋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将华夏文明传播到了东南亚,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6、清朝
明朝手工业的兴起,本来有望进一步发展,使华夏文明由农耕文明进入工业科技文明。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社会也亦然!
明朝末年,满族入侵,问鼎中原。随着满族成为中华民族的统治民族,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新兴的手工业、制造业却停滞不前。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利用其坚船利炮轰开了腐败落后的中国国门。自此,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入侵,签订一份份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华夏文明在物质文明上和精神文明上双双坠入谷底。
二、政治复兴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满清政府的腐败羸弱最终将中华民族、华夏文明带入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局面。中华儿女纷纷起来寻求救国救民之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都不能解决中华民族所面临的问题。《警世钟》《义勇军进行曲》一声《呐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终于,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五四运动”唤醒了沉睡中的东方巨龙,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个以推翻帝国主义、推翻封建主义和推翻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压迫为己任,联合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实现全人类解放、全世界和平的政党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它的不平凡,就注定了它所要经历的考验,就注定了它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为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为实现人类文明健康发展而奋斗!
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1、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1921~1927),缺乏明确的政治指导方针,没有形成规范的组织原则,没有形成团结巩固的领导集体,更没有将自己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身份来面对中国革命,对中国革命形势缺乏清楚的认识和分析,其政治主张为以无产阶级为主的被动的联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及农民阶级,这个时期的政治主张是被动的、模糊的。
2、中国共产党少年时期(1927~1935),1927年由于国民党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在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指导下,致使广大党员和人民遭受国民党反动集团的迫害、屠杀,致使刚刚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
这一事件,使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等领导同志意识到建立军队、建立政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立了联合农民阶级、手工业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共同反对国民党反动集团所代表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压迫的政治主张。在全国各地举行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及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但是,随着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党内滋生了严重的左倾机会主义思想,致使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中国革命再一次遭受巨大损失。
危难之际,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纠正了党内存在的左倾、右倾错误,挽救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中国革命于水火之中,带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中国革命重新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成熟时期(1937~1949),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联合一切抗日阶级、抗日力量)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和伪军的口号。西安事变后,进入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在抗日局势下存在的两面性,遂提出了“民主与斗争”并存的指导思想,成功地避免了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抗日联军等革命力量遭受损失的噩运。
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意识到国民党反动集团可能发动的内战,遂提前作出两手准备:一方面,积极储备物资、调兵遣将,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内战;另一方面,积极与国民党、各民主党派寻求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946年,国民党反动集团撕毁和平停战协议,发动了内战。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提出了“联合农民阶级、手工业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及一切革命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组成广泛的、统一的联合战线,共同为推翻以国民党反动集团为首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建立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口号。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英勇奋战,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由最初的单个无产阶级革命立场走向以整个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立场,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进入了成熟时期。
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立新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些都不是终点,是过程,是中国革命在其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还必须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走完最后一步—— 进行大无畏精神的自我革命!到那个时候,将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也没有阶级存在,每个人只有角色分工的不同、职业不同,每个人将更加注重内在精神道德的修养,呈现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谦恭有礼、和睦共处、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分工合作、共享共赢”的和平繁荣景象。
三、军事复兴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武著《孙子兵法》以兵言道,战争不是为了战争而战,而是为了不战,为了和平!自古及今,未有乐战而得天下者,得天下者皆天下乐而推之者。天下,民之天下,有民则有天下,无民天下何以言?
中国共产党幼年期(1921~1927),还没有意识到建立自己军队的重要性,且思想理念、组织建设等各方面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自身的奋斗目标也只是有个模糊的认识,没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和策略。故选择了与当时的革命势力——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共同为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少年期(1927~1935),1927年由于国民党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同时共产党内在右倾思想的指导下,致使广大党员和人民遭受国民党反动集团的迫害、屠杀,致使刚刚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损失惨重。这一事件也给予了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等领导同志意识到建立军队的必要性。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在南昌组织了南昌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等同志于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聂荣臻等发动了广州起义,全国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军队建设之旅。
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以及对当时局势缺乏客观的判断,几乎所有起义均很快陷入失败或者半失败状态。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同志积极总结失败经验,依据国内国际形势,提出了从进攻大城市为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开创了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为后来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思想。并在随后的围剿中总结、提炼出了游击战的指导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成为中国共产党军队很长一段时间指挥作战的指导方针。
但是,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也触发了共产党内部分人的左倾思想蔓延,致使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几乎导致红军濒临绝境。在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临危受命,领导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北上开启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之旅。
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逐渐走向成熟,建立了团结、巩固的领导集体。在长征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住了血与火的考验,并且将革命种子、革命思想传播到了广阔的中华大地、传播给了广大的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树立起了一面充满希望的红旗!让全国人民看见了中国革命胜利的署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值此国家、民族危亡之际,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呼吁:“反对内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终于,西安事变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启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抗日的征程。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积极发动、组织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全面的战争——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运动战,大大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锤炼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战斗本领,唤醒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激情,为抗日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1946年,国民党反动集团不顾全国人民对和平的期待、盼望,毅然发动了反革命内战。面对依靠美帝国主义机械化武器装备的国民党反革命军队的的步步紧逼,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则积极团结一切革命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反对国民党反动集团的反革命。最终,集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新中国刚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仍然贼心不死,欲借支持、控制南朝鲜打压北朝鲜,将朝鲜半岛建立成其军事基地以震慑、威胁中国的目的。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洞悉了美帝国主义及其集团的阴谋,毅然决定派志愿军支援北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以顽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面对以现代化机械武器武装到牙齿的欧美17国组成的联合国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将联合国军队赶回三八线以南地区,迫使美西方联合国军队主动开启停战谈判。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让世界看到了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正义之师。
1951年,印度军队趁我新中国刚刚建立之机,越过传统习惯线向北推进,侵占了“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此后,印军又继续侵占了我国中段和西段的多处地区。并不断对我边防驻军发起挑衅,制造争端。我国政府在多次与印度政府交涉无效的情形下,忍无可忍无需再忍!1962年10月,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决定对印军实施自卫反击作战。在精心准备下,于10月20日发起了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重重困难,以摧枯拉朽之势,直逼印度首府新德里。于11月22日,中国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中国边防部队不仅主动停火、主动后撤,而且还把战斗中缴获的军用物资主动交还给印度方面。经此一战,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和平之师。
随着苏联斯大林同志的离世,苏联政府一改以前对中国的援助政策以及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政策,将苏联的意志强加于中国及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得中苏在一些问题上的矛盾加剧。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意识到苏联统治集团的这种政治思想的改变,必然导致很多弊病出现,基于多方考虑,决定淡化与苏联的交往。苏联方面对中方的强硬态度也感到严重的不满,于是不断在中苏边境“珍宝岛”等地方制造各种事端,中国政府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毅然针锋相对地进行了反制措施,进一步加剧了两国关系的紧张。从 1975 年开始,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上百万,欲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大举进攻我国,并声称要对我国进行“外科手术——核打击”。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完整,也立即制定了相应的战略战术——在边境投入百万雄师,并声言“若苏联敢于挑起战争,对我国进行核打击的话,全中国人民必将打到苏联去安家。”同时,积极与世界各国进行外交以阻止苏联的疯狂行为。最终避免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将一场潜在的战争灾难消灭于无形。这一事件,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勇武之师。
越南在中国的支持下,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最终赢得了与美国战争的胜利,实现南越北越的统一,军国主义思想也极度膨胀。在中苏对峙期间,投靠苏联,并不断在中越边境挑起争端和冲突,非法侵占我国岛屿和边境领土。1979年1月29日,中国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访美期间,与美国方面交换了对国际局势的意见,以及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评论文章,正式宣告将进行对越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战斗。3月5日,中国军队东西两线深入越南境内40公里,越南北部一系列重镇被攻克,越南首都河内完全暴露在解放军的眼皮子底下,惩罚警告越军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1979年3月5日,新华社发表声明,宣布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效果已经达到,中国边防部队开始撤军。3月16日,中国宣布完成撤军行动,历时仅27天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以我军胜利而告终。中越自卫反击战,向世人宣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强大的威武之师。
为贯彻落实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新时期,军队建设必须要处理好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1985 年 5 月 23 日至 6 月 6 日,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发表讲话,作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减少 100 万的决定。到 1987 年 4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精简整编的任务基本完成。
这次裁军,将原有的11 个军区合并为 7 个,扩大了战区战略纵深,陆军军级建制全部改编为合成集团军,走年轻化、专业化和知识化的军队建设路线,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解决了军队臃肿的问题,较大地提高了整体指挥水平,增强了军队在现代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为实现科技建军、科技强军打下了基础,为打造一支现代化人民军队创造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在“强国必先强军!”的口号下,原子弹、氢弹、导弹等震慑性武器相继问世,各种自主研发、制造的枪炮、坦克、军舰、战机、激光武器、航空母舰、空天飞机等络绎不绝,大大提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整体实力。使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了一支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和平之师。
四、科技复兴
科学技术,一说到科学技术,不由得马上想到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华夏文明拥有至少五千多年的灿烂悠久历史,科学技术可远不止限于四大发明,应该说华夏文明就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
上古时期,有巢氏在树枝上建房屋,就开始了建造人类安身立命的家园的步伐。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宣告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餐风露宿阶段,踏上了一条改造生存环境、改造世界、改造自我的征途!女娲氏带领妇女儿童采摘果实、寻觅各种可以食用的植物花草的过程中,将吃不完的植物、种子进行栽种,将吃不完的动物进行驯养,开启了种植业和养殖业,为畜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伏羲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明四时阴阳、万物枯荣,以“一画开天,一阴一阳之谓道。”而演八卦,讲述天地万物衍生、运行之道。神农氏感人间疾苦,尝百草、研医药,解百姓寒暑劳作之病痛。
中古时期,炎帝带领百姓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黄帝带领百姓播百谷种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周朝时期,公输班发明了锯子。墨子等更是制造云梯、投石车、木鸟等。青铜器、铁器的出现,标志着冶炼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三国时,出现的战船、火器、青龙偃月刀、烽火台,以及诸葛孔明发明的木流流马等都标志着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据史书记载:占卜师、方术师及星象师们在偶然的情形下发现了磁石的特点而发明了指南针。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张得以广泛传播和使用。在唐代,医药学家和道士们在炼丹过程中意外发明了火药。北宋时期的发明家毕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这四大发明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三彩、宋瓷、元青花都一一表明我国陶器制作的精湛工艺水平。“丝绸之路”更是表明了我国纺织技术的工艺水平。明朝时期,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更是我国古代的科学著作,书中记载着大量的古代农业机械。其中这样写道:“凡河滨有制筒车者,堰陂障流绕于车下,激轮使转,挽水入筒,——顷于枧内,流于亩中,昼夜不息,百亩无忧。”以及“郑和下西洋”,都表明在明朝时,我国的手工业、制造业已经进入了较为发达的阶段。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中华民族、华夏文明,作为肩负人类文明传承使命的民族及文明。明朝时期的手工业、制造业远远不能担此重任。中华民族、华夏文明是一个以精神文明为主的文明。科学技术是属于物质文明,西方各民族的文明属于以物质文明为主的文明。中华民族、华夏文明要肩负起发展人类文明的重任,就必须充分吸收、发展西方世界的物质文明,将华夏的精神文明与西方的物质文明完美融合于一体,从而实现人类文明大成。(具体可参考拙作《道》之“道不远人:(二)人类文明及其发展之道”。)
明朝末年,内有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外有满族入侵。清朝政府实行以满族为主,逐渐与汉族融合的政策。一方面想要调和与汉族的矛盾,另一方面又害怕汉族的强大与反抗。在这样一种情形下,新兴的手工业、制造业缺乏成长环境,不仅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反而出现了严重的倒退。这一时期,西方工业革命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据其坚船利炮撕开了中国的国门,此后中国轮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及其人民进行了全面的侵略、压迫和剥削。
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岂能容忍如此欺辱。众多有识之士纷纷踏上救国救民之旅,寻求拯救国家、民族于水火之法。从洋务运动始,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一直到现在,中华民族一直虚心向西方学习它们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停追赶,不断超越。经过众多科学家、能工巧匠、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国有了自己研发的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东方红一号”卫星)、导弹、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高铁、科学考察船、战舰、航母、天眼、空间站、空天飞机、载人登月等等。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领先的科技大国、科技强国。未来的中国,将团结一切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国家、民族、科技工作者共同携手为创建一个和平繁荣的人类社会而奋斗!
五、经济复兴
在中国历史上,至少出现过两次影响世界经济、文化的事件。一个是兴起于汉朝的丝绸之路,成为了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重要贸易通道。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还推动了文化、宗教和科技的交流。在唐代,丝绸之路迎来了空前的繁荣,东西方的商贸与文化交流达到了高峰。另一个是明朝,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地区建立起来的华夷政治体系,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也因此大为扩展。在经济方面,郑和下西洋开拓了海外贸易,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同时,也将中国的产品、工艺技术带到了东南亚、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在文化方面,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留下了《郑和航海图》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外,郑和下西洋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对亚非国际间的和平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史,没有经历成功的工业化进程,就不可能成为繁荣富强的发达国家。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程度,也就决定了它的经济发展程度。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启了探索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旅程,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中国及其人民的剥削、压迫,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受到极度的压制,加上连年的战争,可以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基本上处于“一穷二白”的状况。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新中国初建,百废待兴。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新中国的建设旅程——土地改革、建立工业、争取民族独立、平等外交、发展科技与军事等等。新中国初期,基本上处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式,大约占整个国民经济的90%。手工业、制造业少得可怜,大概占10%左右。那么,如何把中国的经济搞上去?如何实现中国从农业为主的经济形式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形式呢?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没有一个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任何经济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都是不可能的。例如,明朝时期,手工业、制造业已经快要踏入工业模式的发展历程了,但是由于朝政腐败,战乱不休,民不聊生,最终丧失了进入工业化发展模式的机会。为此,新中国建国之初,为了能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以确保中国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的发展。面对美欧挑起的朝鲜战争,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毅然决定出兵支援朝鲜人民,以正义之师帮助朝鲜人民赢得了这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同时也以自身的军事实力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这一进程可以大致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大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改革开放后实施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1949年—1978年是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这个时期工业化战略的特征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国家指令性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封闭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
1、1949年—1952年,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政府对农业经济、个体手工业经济、民族工商业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改造,在农村实行合作社集体所有制经济模式,在城市将手工业及民族工商业转化为全民所有制的国营经济模式,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重建。
2、1953年—1958年,1953年国家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冶金、燃料、动力、机械制造、化学工业等。计划五年国家投资总额766.4亿元,其中58.2%用于工业基本建设,新建一批规模巨大、技术先进的新工业部门,并用现代先进技术扩大和改造原有的工业部门。”“第一个五年计划”一方面合理地利用和改造东北和沿海地区已有的工业基础,另一方面在内地建设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这大大地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的能力,并逐步改善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还注意了统筹兼顾、平衡协调发展,农业、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等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开始布局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初步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3、大跃进(1958~1960),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顺利完成,在党内、国内出现了“左倾冒进主义思想”。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上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大跃进”的开展,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1)负面影响。在大跃进期间,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各地纷纷提出工业大跃进和农业大跃进的不切实际的目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一方面,农业生产浮夸风泛滥,致使农业生产生产率滞缓;另一方面,基本建设投资急剧膨胀,全国各地大量兴建项目,在各地粮食等农副产品告急的情况下,还不断追加基建投资、追加基建项目,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2)正面影响。“大跃进”虽然出现了许多失误,但是任何一件事有其弊也有其利。在工业上,“大跃进”出现了许多“超常规”“跨越性发展”。许多的大项目、大建设,许多重大科技成就都是在此期间实现和取得的。例如,首先应该是建造了许多钢铁厂,还有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制造成功、第一套电视发送设备和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研制成功、第一台40马力柴油拖拉机出厂、第一台燃电动机车试制成功、第一部国产轿车“东风”(后改名为“红旗”)诞生、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下水、第一台138吨交流电力机车试制成功、第一座重型拖拉机厂建成投产、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开始运转、回旋加速器建成、第一台每秒运算一万次的数字计算机试制成功,我国最大的重型机械厂在富拉尔基建成、投产,另外还有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包兰铁路、黔桂铁路建成通车,与越南铁路并轨通车,白沱江大桥、黄河大桥建成通车,“首都十大建筑”建成,以及各地方开工、建立的工业、交通等各种项目及“标志性建筑物”就更多了。但是,由于基本建设战线太长、工业铺的摊子太大,投资超过了国力,因而造成农业、轻工业大幅下降,消费品短缺,人民生活严重困难。但是大跃进给中国工业创造出的生产能力却是空前的、巨大的。包括大跃进在内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基本建设投入1206.09亿元,建成大中型项目581个,新增固定资产861.12亿元,均大大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4、工业学运动,1961年初,为了克服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同时调整“大跃进”期间出现的经济不平衡现象,整顿经济秩序,党中央在深入展开调查研究之后作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制定了许多的政策和措施,大幅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和工业生产指标,对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比例关系、管理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使其基本建立在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的基础上,从而指导中国工业向更加积极、扎实、健康的轨道转变。开创了中国工业建设的新局面。工业学运动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强大动力,给工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活力。1959年发现、1960年开发的大庆油田以及其它油田的陆续开发、建成,为中国工业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通过工业学运动,中国工业不仅完全从压缩、下降局面走了出来,而且又大步、迅速地前进,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并且为中国工业化发展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健全的工业体系。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此中国迈进入世界核大国地位。为中国工业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稳定的环境保驾护航!
5、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逐渐发展成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层的政治运动。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断然采取措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揭露党和国家生活中的阴暗面,把所谓被“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这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发动“文化大革命”在思想上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极力保护、干涉下,“文化大革命”这场争夺权力的政治斗争,在军队方面和经济方面所造成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由于有建国以来的工业化发展的铺垫,这十多年时间,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同样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到七十年代末期,中国工业体系不仅进一步健全,而且在基础、实力上大大增强,相比于六十年代中期,完全是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各主要部门的设备、生产能力和生产数量都进入了世界比较靠前的行列。在技术上也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工业已经发展成涵盖冶金、钢铁、原材料、燃料动力、汽车、机械制造、化工、轻纺、有机工业、电子、航天、核工业、国防工业等相互关联、配套的完整工业体系。中国从建国初期连手扶拖拉机、缝纫机等都不能制造的农业国,一跃而成为了能够自主研发、制造包括精密仪器、核发电站、电子计算机、电视、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潜艇、发射运载火箭、卫星等的工业大国。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了“中共八大”提出的工业化建设标准。根据国家数据统计,1978年,中国工业经济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4%,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等国家领导人对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思想进行了拨乱反正,坚持以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为指导原则,坚持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组织观,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使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的重大决策,开启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地调动了农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为工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积极探索,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的战略重心逐步转向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市场作用、低成本出口导向、建设开放型经济、基于产业演进规律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市场化改革为维度,这个时期经历了1978年—1993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探寻阶段、1994年—2013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完善阶段,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新时代这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前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领农业迅速发展,后期城市改革推进轻工业迅速发展,这一阶段呈现出矫正计划经济时期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造成的结构失衡的特点。
在第二阶段,伴随着居民消费重点转向耐用消费品,这一阶段体现出重化工主导的特征,促进了经济结构快速升级,同时经济的外向性极大提升,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取得巨大成效。2003年中国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战略。
在第三阶段,中国的工业化战略更加强调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更加强调满足创新驱动、包容和可持续的工业化要求,中国经济呈现出增速趋缓、结构趋优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的特征,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取得巨大成功,中国成为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达到2017年的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1979年—2017年平均增速达到9.5%。以2010年不变价美元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占比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17年的15.2%,1979年到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18.3%,2013年到2017年的平均贡献率更是达到了28.1%,超过美国11.5个百分点;1979年到2017年三次产业平均增速分别为4.4%、10.7%和10.5%,第二产业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35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78101亿元,平均增速达到18.6%,2017年实际利用外资1310亿美元,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2017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395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9万亿美元,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突出。
新中国成功开启并快速推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其一,新中国的工业化,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工业化,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成功推进,无疑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巨大。其二,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为后发国家提供了新的工业化经验,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对世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意义巨大。其三,新中国开启并成功推进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在国家主权完整和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有效推进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解决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存在的问题,纠正了苏联不曾解决的重工业化优先发展战略造成的经济结构失衡弊端,不仅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作出重大贡献,也对当今世界主流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这是对中国这个当今世界工业大国国情最好的描述,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取得的辉煌成就的最好概括。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集曲折的过程和辉煌的成就于一身,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从哲学层面看,新中国成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基本经验在于遵循了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基本原理,具体来讲,就是遵循了一个大国工业化进程的基本共性规律,同时又尊重了自己的独特国情,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工业化道路,最终探索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中国工业化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将工业化的共性规律与中国的个性化国情进行了有效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采用了“渐进式”改革,以“稳中求进”为经济改革发展工作的总基调,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在保证经济运行稳定性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实现了产业持续成长和不断深化工业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后,推进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把大量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工业化提供了近乎“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这样的工业化进程使得大量农村人口的作用得到了充分有效地发挥,工业化初期的限制条件转化为工业化进程的驱动条件。从资金需求看,随着改革开放后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发展出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民营资本和外商投资日益增加,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相应的资金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体现在国家经济政策方面,就是尊重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有效协调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效率的不断提升和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成功推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基于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把握住了产业升级的方向,不断提出合理的产业政策,实现了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有效协调,并对产业政策的内容、实施方式进行动态调整,有效地促进了技术进步、提升了产业效率和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极大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对外开放。通过对外开放,中国加速了自身的市场化进程,培育了工业化全面发展的动力,同时顺应了全球化分工、合作共赢的趋势,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工业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代化的过程,即使做到了环境因素稳定、条件因素有效利用、创新驱动因素充足等要求,还必须考虑经济增长与社会、民生、生态等方面的平衡与协调,动态控制工业化的过程、科学调整工业化战略重心、保证工业化进程的平衡协调推进,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一条关键经验。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给中国这个古老国度带来了历史性巨变,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飞越,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大国向世界性工业大国的历史性转变。这两大巨变表明,中国已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六、文化复兴
俗话说:“兵雄雄一时,国强强一世,富不过三代,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纵有一技之长也难免有英雄无用武之地、黔驴技穷之时。”中华民族的政治复兴、军事复兴、科技复兴、经济复兴都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终极目标,而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跨越的一座座里程碑。也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先实现在政治上的复兴、在军事上的复兴、在科学技术上的复兴、在经济上的复兴,在此基础上和保障下,才有机会、有条件实现其文化复兴,也才能真正地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灿烂悠久历史的、拥有本民族文明——华夏文明,的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无数的文明。玛雅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罗马文明等,这些文明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因素,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唯有诞生于东方中华大地的华夏文明,经历住了五千多年历史长河的惊涛骇浪,历史考验,依旧传承至今。老子曰:“德于道者,道亦德之;失于道者,道亦失之。”华夏文明能够延续至今,必有其合乎于道的东西存在,必有其生生不息的根本存在。那么,这个合乎于道的东西,这个能够让其生生不息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呢?
几千年来,不仅我们现代人在寻找,诸子百家、历朝历代无数有识之士在寻找,就连世界上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有识之士也在寻找。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因素,都未能如愿。这个历史重任,必然落到中华民族的肩上,必然也只能是中华儿女才能实现。因为炎黄子孙生于斯长于斯,我们的祖祖辈辈、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文明的熏陶下成长生活的,也只有我们对这个东西、这个根本有最深切的体会和了解。那么,这个东西、这个根本究竟是什么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东西、这个根本只是像基因密码一样篆刻在了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灵魂深处,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存在,却不知道其为何物。只有我们民族的智者才能略窥一二。伏羲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以“一画开天,一阴一阳之谓道。”而演八卦,言天地万物衍生、运行之道。老子以“法天象地,道法自然。”著“五千言”以言道之源。周公旦“平东征后,观象于天,察周天星辰之序,制礼乐,建大学,兴教化。”孔子曾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诸子百家皆以闻道、得道作为毕生之追求。可见“道”即为华夏文明之精华、核心理念。然则,“道”为何物?老子曰:“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萧呵!漻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道之为物,唯望唯惚。惚啊!望啊!中有象啊!望啊!惚啊!中有物啊!幽啊!冥啊!中有情啊!其情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顺众父。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对“道”的性状进行了简要描述。但是,什么是“道”?却仍然较为晦涩难明。从“老子五千言”中,关于“道”有很多种不同的称谓,最贴切的当属:道者,一也。一者,道也。那么,这个“一”,这个“道”又指的是什么呢?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堇。道冲而用之有弗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老子在此用“谷神、玄牝、渊”描述“道”为天地万物之源,衍生万物,育养万物。根据老子对“道”的描述以及伏羲氏对“道”的演化—— 伏羲八卦,可以知道“道”为天地万物之源,它包含正反(阴阳)两方面的东西,彼此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的、和谐的整体。它的最佳状态是“阴阳相济”,它的运动形式是“反者道之动”,它的运用方式是“弱者道之用”。由此,我们又获得“道”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和”。至此,我们对华夏文明的核心理念“道”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道”亘古不变,始终如一,故曰“一”;“道”为天地万物之源,衍生万物,养育万物,天地万物皆尊道贵德,唯道是从,天地万物合于道,异于其德,异者,阴阳也,合者,亦阴阳也,阴阳相济也,故合亦“和”也。天地万物皆尊道贵德,各行其是。尊道曰合,合乎于道,是为共性。各行其是曰德,德异者,个性是也。德异而道合,唯和而也。故《黄帝内经》曰:“天人合一,调和阴阳。”太极拳曰:“形神合一,和顺通达。”德异而道合也。天地万物合于道,唯和而也。故道者,一也,和也。和者,一也,道也。此古圣先贤之道也。此华夏文明之本也。
老子曰:“法天象地,道法自然。万物负阴而抱阳,道隐而德显。”隐者为阴,显者谓阳。道为阴,德为阳。人类文明由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所组成。精神文明为阴,物质文明为阳。精神守于内,物质居于外。那么,何为精神文明?何为物质文明?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对于一个人来说,情感意志、文化素养属于精神文明,四肢百骸、学识技能属于物质文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政府执政理念、执政党属于精神文明,国家机构、政府职能属于物质文明。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其建党思想理念属于精神文明,其组织管理形式属于物质文明。对于一个军队来说,其服务对象、服务理念属于精神文明,其组织形式、武器装备属于物质文明。对于科学技术来说,其文化理论属于精神文明,其实践运用属于物质文明。对于经济来说,其需求价值、目标属于精神文明,实现这些价值、目标的手段或者过程属于物质文明。对于一种文化来说,其精神道德、价值观属于精神文明,其物质财富、生产力属于物质文明。
“一阴一阳之谓道。”伏羲氏以八卦演化天地万物衍生、运行之道,讲述了阴阳相互转化、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道理。一个人的情感意志、道德品质决定了他的学识技能的高低以及如何使用其学识技能,反之,一个人所拥有的学识技能、身体素质也会影响其情感意志、文化素养。如果把学识技能、身体素质比作一柄利剑,把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比作使用利剑的人。那么,一个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偏激、自私自利、邪恶的人手中的利剑就是一柄邪恶、唯利是图之剑,就会给他人、自身造成伤害。反之,一个道德品质高尚、文化素养深厚的人手持利剑就会给人民带来和平安宁,成为维护和平的正义之剑。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科学技术、经济亦然。罗马帝国以其强大的武力不仅给周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伤害,同时也敲响了其走向灭亡的丧钟。二战时德意日法西斯帝国主义以其强大的军事、科技实力欲称霸世界,给世界各族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同时也给他们自己的民族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国民党反动集团以其个人、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仗着有美帝国主义的机械化武器装备及支持强行发动反革命内战,将中国广大人民带入战火之中,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同时也埋葬了其对中国人民的腐朽的、罪恶的统治。反之,中华五氏之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以其智慧、技能普惠于民,被中华民族永铭赞颂,视为中华民族始祖;尧舜禹以其仁德、技能为民造福,被人民推为君主,永世标榜;文王施德政,引四夷来服,武王一战而天下定,周公旦“平东征、制礼乐、建大学、兴教化”,救民于水火,平乱世以和平安宁,为后世永世歌颂;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引,以其大无畏精神带领中华民族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胜了国民党反动集团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在美欧联合国军队侵占朝鲜时毅然出兵支援朝鲜人民的保家卫国之战,最终取得了这场正义之战的胜利。
由此可见,精神文明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性。如果有了高级的物质文明而没有相应高尚的精神文明作指导、支撑,那么物质文明越高级,人类社会受到的灾难也越深重,甚至会像向其他文明一样走向灭亡。为了避免此种灾难、恶果的发生,全世界、全人类的智者们孜孜不倦地探索。那么在人类历史长河之中,有没有那一种思想、文明能够担此重任呢?
诞生于东方中华大地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其华夏文明核心理念“道”、“和”文化,使其延续五千多年仍然传承于世。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共同以华夏文明作为其文化传承,倡导“家庭和睦,团结友爱,睦邻友好,守望相助,和平安宁”的“和”文化理念。各民族之间,互尊互重、友好往来、互通有无,共同为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祥和、幸福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奋斗!这个大家庭,爱好和平、崇尚高尚的道德修养、尊老爱幼、待人友善、包容兼爱、尊贤尚能,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同时,各个民族还保存了各自民族相应的民族特色,使各个民族既有属于中华民族的共性,又有属于各个民族自身的特色个性,从而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团结又多姿多彩的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中华民族、华夏文明诞生于农耕文明,和平稳定,包容兼爱,厚积薄发是其特色。相比起来,诞生于畜牧文明的西方文明,其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对物质的追求欲望相对就要强一些,所以西方文明在物质文明方面的发展速度要更快一些。西方文明由于对物质文明的高度追求,在精神文明方面就相对弱一些,而华夏文明在精神文明方面却极为擅长。那么,能否建立一种集中华民族的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优点于一体的文明呢?这样一种融合东西方文明于一体的文明又该如何建立呢?(详情请参阅“《道》—— 道不远人:(二)人类文明及其发展之道”)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按对人类、对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理解和研究,可以归结成一个简单的“人类文明构建框架示意图”。
首先,在这个框架示意图中,处于最顶级的应该属于对这个世界的本源—— “道”,进行思考、研究的伏羲氏和老子。伏羲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以“一画开天,一阴一阳之谓道”演化八卦以言天地万物衍生、运行之道。老子则在总结古圣先贤智慧的基础上,以“法天象地,道法自然”探究天地万物之源—— “道”,以天地万物之道论述“道”,继而以天地万物之道以论圣人之道,又以圣人之道言治国安邦之道。伏羲氏和老子都以不同的方式对“道”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使“道”成为了中华民族、华夏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核心理念。
其次,众多的思想家们以他们的思想对人类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庄子以其《齐物论》论述了万物齐一的思想,直逼“道”之本源。孙子的《孙子兵法》以兵言道,对用兵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论述。鬼谷子以其盛神之道而创纵横学说。释迦牟尼和六祖慧能则以空无观开心学一派。周公旦和孔子以礼仪道德构建儒家思想,倡导君子之风,构建仁义道德标准及开启教育之旅。王阳明结合佛家心学与儒家思想于一体,创知行合一思想。墨子以兼爱、非攻创墨家思想。马克思的《资本论》《共产党宣言》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相结合,在中国革命中进行实践运用,拓展、落实、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医家以《黄帝内经》等著作言“天人合一、调和阴阳”的治病养生之道。太极拳以“形神合一、和顺通达”思想论养生之道。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倡导以法治国的思想。爱因斯坦以《相对论》论述物理科学研究思想。耶和华、耶稣和安拉等作为宗教神的化身,成为各民族人民的信仰、精神支柱,导人向善,成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而言之,这些思想对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止一学识、能力有限,在此仅例举一二以示说明,若有不实不是之处,还望不吝赐教、指正。谢谢!)
其三,诸子百家、能工巧匠们对人类社会具体的物质文明建设和人类文明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在各个领域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始终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前沿,是人类文明的开路先锋。在诸子百家中,哲学家们属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他们以方法论作为研究领域,对各领域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伏羲氏就是在“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以“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方法而创造出了八卦,以论述天地万物衍生、运行之道。老子以“法天象地,道法自然”的方法,研究、论述了天地万物之源—— “道”,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圣人之道”及“治国安邦之道”。周公旦“观天之象,察周天星辰之序”而“制礼乐,建大学,兴教化”,修礼乐,宣道德,开启了教育之旅。可以说,哲学是由物质、文化领域进入思想领域的桥梁。例如,爱因斯坦起初是一位物理学家,随着他对物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最后以《相对论》创建了物理学或者说科学的研究思想。再比如,墨子本来属于能工巧匠或者工程师的研究领域,但是由于对社会问题的不断思考,最终创立了“非攻、兼爱”的墨家思想。
最后,人类社会的主流、主力军永远是属于处于普通位置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他们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前进。他们分布于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是构成人类社会这个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人类社会就不会健康的发展。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任何思想、任何科学技术都将成为空谈、摆设。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人类社会将不会存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这些普通的广大人民群众为诸子百家、能工巧匠、思想家们提供了必要的来源、资源和动力,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前进。“水涨船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远!”从普通老百姓成长起来的各种能工巧匠、诸子百家和思想家们,将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宝贵知识和经验总结、凝练成理论、思想,又以思想、教育的方式反哺于广大人民群众,促使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所谓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就是伏羲氏所指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是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
为什么把“道”作为人类文明最顶级的核心理念呢?按照老子对“道”的阐述可知,“道”为天地万物衍生之源。有了天地万物的存在,也才有了人类社会的存在环境,也才有了各种思想、技术的诞生之源,也才有了人类文明。可以说,“道”是人类文明诞生之源,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诞生之源。“道”就像大海中的灯塔、夜空中的北极星一样,为人类文明,为各种思想、技术的产生、发展指明了方向。“道”也因此成为了人们向往、追求的目标、理想。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其他的文明都淹没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唯有诞生于中华民族的华夏文明延续至今,其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道”。
文化是文明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科学技术和道德素养是文化的主要内涵。教育是传播文化的主要方式。如果能够按照“人类文明构建框架示意图”所示建立一种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于一体的文明,并在此框架、理念的指导下创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模式,就有可能促使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到人类文明大成,使人类社会实现马克思主义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孔子所期盼的“大同社会”。《“1+1”教学》就是在这样一种理念下进行的初步探索和思考。
止一
2024年9月21日于昆
参考文献
1、《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 ---五氏之称》渐华,2019-12-22,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1222/22/7288840_881452324.shtml
2、《三皇五帝介绍》qxsbbb,2018-04-03 09:08,https://xinzhi.wenda.so.com/a/1522717706613053
3、《炎帝 - 中国上古部落首领》https://baike.so.com/doc/5395891-32385187.html
4、《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https://www.sou.com/search/7ed6141705474c239161dca7e19ad5b0?src=360so_query&s_type=l
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https://www.sou.com/search/0f485f361b034e9eae31386eb25fec87?src=360so_query&s_type=l
6、《中印之战1962纪实战斗经过》https://www.sou.com/search/b62dc66798324fa5ba7e0081eda3d0f6?fr=360so_query&src=360so_query&s_type=l
7、《简析中苏同盟关系破裂的原因》https://www.sou.com/search/d327a304674348309d929e3c8bf570e9?fr=360so_query&src=360so_query&s_type=l
8、《百万大裁军的重要意义》https://www.sou.com/search/9dbe04613d344cd884fcd7e6acd991ad?fr=360so_query&src=360so_query&s_type=l
9、《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https://baike.so.com/doc/5373510-5609488.html
10、《建国六十年中国工业化历程》2024-01-10上传|来源:人人文库https://wenku.so.com/d/7cf93bcd6b1e0e6777c38198ac114f37?src=ob_zz_juhe360wenku
11、《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成就与经验》黄群慧,2019年07月09日08:07 , 来源:光明日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709/c40531-31221554.html
12、《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2018年2月。
13、《毛泽东选集》毛泽东 著,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14、《周易解源》,韩永贤 著,中国华侨出版社,1991年4月。
15、《孙子兵法》,【春秋】孙武著,林鲤主编,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9月。
16、《王阳明文集》,于立文编,辽宁出版社,2014年7月。
17、《黄帝内经》,李志敏主编,京华出版社,2010年11月。
18、《庄子》,庄子著,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5月。
19、《四书五经》,丁春生 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0、《“1+1”教学》,止一著,https://www.jianshu.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21、《道》,【春秋】老子著,止一解读,全球华人出版社,2023年11月。
推荐拙作!
1、止一 著:《“1+1”教学》,https://www.jianshu.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2、【春秋】老子 著, 止一 解读 :《道》,https://www.jianshu.com/nb/53487517,2023年9月13日。
3、【春秋】老子 著, 止一 解读 :《道》,全球华人出版社,2023年11月。
4、止一 编著:《素问》,https://www.jianshu.com/nb/54413944,2023年10月12日。
注:文中观点纯属止一个人一己愚见,不代表任何人及其思想。若有不是之处,请一笑置之!
简书同号有连载,
有缘之人等你来。
尊道贵德明要妙,
恬淡虚无道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