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想,确实很有道理,与其发朋友圈倾诉没有人理解,不如选择憋屈、隐藏起所有的情绪。久而久之,大家都默契到不再发朋友圈,连“点赞之交”这层关系都没得维持了。
朋友圈已经不单纯了,与其叫朋友圈,不如称为人设圈;每个人都有目的的发着朋友圈,发的内容都是一些故意想给别人看的,想要通过朋友圈再去了解一个人,真的太天真了!
发完微博,就算没人理我我都很开心,可是发完朋友圈没有人理,我就会想自己是不是惹人讨厌了;是啊,微信最初加的都是朋友,可以畅所欲言,可是后来加上亲人、领导、同事后,一言一行都要格外谨慎。
伴随通讯录里日渐增长的好友数量,真正能够交心的人越来越少;明明是朋友圈,却没有几个真正的朋友,更像是充满“江湖”气息的社交场所。比起发朋友圈可能会面临明明人声鼎沸却无人问津的尴尬,发微博就像是在一个空荡荡的剧院随性唱歌。总有不认识但欣赏你的人忽然坐在台下某个座位,真实的为你开心鼓掌。我们渴望被别人理解,更渴望拥有暖心的陪伴,只是在追逐这些的路上,总是四处碰壁,被误解、被忽视。
究其原因,可以用鲁迅先生说过的话来解释: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在别人眼里,你觉得开心的事情,也许是炫耀或是low,你觉得悲伤的事情,也许是矫情或懦弱。所以宁可把真心话讲给陌生人听,也不愿意在朋友圈这种狭窄的小角落里自说自话,久而久之便失去了有人陪伴的温暖。
村上春树曾经说过:人生而孤独所以无法互相理解,所谓交流只不过互相寻求安慰。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微博,都是属于自己的一片私密空间,很多时候我们发朋友圈和微博,既是在发泄自己情绪的同时,又渴望能有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没有人希望是孤独的,每个人都希望能遇到懂自己、理解自己的陪伴。
曾经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中最扎心的莫过于,女主打开手机通讯录翻了很久,却找不到可以去打电话聊天、陪伴自己打发时间的人。此情此景不就是很多人真实经历的写照吗?手机通讯录里明明有那么多名字,逐个点开看到号码后,却发现没有一个人能够成为陪伴自己的依靠,只好落寞地放下手机,独自承受孤独和苦涩。在这个巨大世界的某处,真的会有另一个自己,像我们一样,渴望在孤独时寻得一份依靠,一起熬过辛苦的每一天、为每一次小小的成就激动。
人生, 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