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谓的智能手机出现时,人们仰望星空的高度缩小了,手机屏幕上浩瀚的宇宙星空似乎触手可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你身处何方,再也不需要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惆怅,因为可以视频,感觉对方就近在咫尺。智能手机使人类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像夸父逐日的步伐,不停地追赶着时代的潮流。同时智能手机带来的是信息化时代,全民自媒体时代,掌上阅读时代……智能手机似乎碾碎了传统教育的模式,让身处教师行业的老师们开始惶恐不安,开始有些不知所措了。其实每种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必然的,而并非偶然可得。同时对智能手机的看法也应该一分为二,客观理智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它的优势为我们教育创造出更大,更多的价值,今天我就分析一下,如何让手机成为师生的学习工具。
一、阅读百家,吸收精华,为己所用
打开手机,各种信息如同卷地的狂风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各种观点百家争鸣,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各类心灵鸡汤,励志鸡汤,创业鸡汤,亲子教育,不胜枚举。我们面对这么多的这么大的信息量,该如何取舍呢?如何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迅速的提取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呢?首先我们应该清楚,我需要的是哪一方面的信息?要提升的是什么?例如我们需要的是提升教育素养的相关知识,我们就可以订阅一些教育相关方面的公众号:例如“小学语文教学”、“教育之家”、“窦桂梅老师谈教育”等等这些目的性明确,内容精良,素质良好的公众号,使我们在阅读中受到启发,并且加以实践。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的结晶,我们阅读他人的文章,就是思想的交流,是灵魂的碰撞。在阅读时还要不断的自我总结,借助外力让自己从焦虑的情绪中脱离出来。随身携带小本子,记录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阅读百家,吸取精华,为己所用。
二、广泛涉猎,情趣高雅,有容乃大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有讨厌吃苦,总想着以小博大,持续投入就会自我怀疑,唯利是图,不爱思考喜欢墨守成规等等这样的思想,那教师如何克服这些不良的情绪?做到广泛涉猎,情趣高雅,有容乃大呢?历史是给人厚度的学问,哲学是给人深度的学问,文学是给人温度的学问。当科技消极了神话,消极了想象力,接近诗歌危险,远离了歌更危险。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哲学是追问的学问,是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学问,是灵魂的完善,是生命的诗。所以教师应该广泛涉猎。“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为高《管子·形势解》”。不管是思维的锻炼,还是语言的积累,或者是颜值资源的管理,我们在手机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内容,我们只有广泛的涉猎,培养高雅的情趣,才能有容乃大,才能更好的输出知识给学生,才能输出有质量的内容给学生。另外不断地自我总结,随身携带小本子,记录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发挥手机独特功能,师生共赢
现在小学生的作业种类单调,内容繁琐,就是简单的重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对待一件事情时,第一次做的时候是有意注意,会特别在意,特别的专心,所以第一次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会小心翼翼的对待,正确率会较高,而当第二次重复做,第三次重复做的时候,就是无意注意,此时的精神会不集中,正确率也没有第一次的高。所以,如果有一些新颖的作业形式,学生的积极性会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例如我们班级就将背书布置成视频作业,录像以后发到微信群里面,试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从中也锻炼了孩子面对镜头时不紧张,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朗诵能力。这样不仅落实了背书这件事,而且孩子从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就是双赢。另外,关于阅读教学也曾经是我非常头痛的一个环节,如何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呢?买书来看,没有家长的监督,根本不起作用。由于条件的限制,许多家庭对于课外阅读落实的情况非常糟糕。我们班级利用手机进行了班级有书共读计划,全班共同读《三国演义》这本书,由每个同学录制一个章节,其他同学按时在线听,大家一起读。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不仅读完了整本书,而且每天在一起兴高采烈的交流。通过这样做不仅落实了课外阅读,而且拉近了同学和家长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共赢。
总之,当我们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来看待智能手机时,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惊喜。若要有优美的嘴唇,就要讲亲切的话;若要有可爱的眼睛,就要看到别人的好处;若要有苗条的身材,就把食物分享给饥饿的人;若要不断进步,那就要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把手机变成我们的学习工具。我们学习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