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的许诺
丁卫军
我们二十几个人同挤在一间办公室里。办公室并不大,屋顶斑驳的网砖上“1960年”的印记,足可以证明它的历史了——它与这个学校同龄。办公室里除了二十几张堆满书簿的办公桌外,便只有那架摆在屋角学桌上的电话了。
电话是黑色的,外形有点像老式吉普,还带着“摇把儿”。无论怎样,在我们这个农村小镇的初中里,它是最现代化的了。它缩短了我们与外面世界的距离,使我们感受到时代进步的脉搏。每次断断续续的铃声响起,总给人一份惊喜。听一回电话,呼吸一下外面的空气,对于我们也算是奢侈了。放下听筒,总有一番感慨,接着便是一阵阵相互调侃,话题总离不了“带把儿的电话”与外面的世界。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书记和乡长带人来学校慰问。书记一长串的精神鼓励后,并没有人们意料中的“物质刺激”,依旧是有关发展乡镇企业的宏伟目标。书记说,明年乡镇经济可望上一个新台阶,再不会空手来祝贺教师节了。这可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谁都明白经济的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书记还告诉我们,再过半年全乡将全面实现电话程控。这一下,我们兴奋了,连刚才的失望也随之烟消云散,新的诱惑在我们心中绵密疯长。
电话在屋角依旧默默地为我们服务,它并不知道再过几个月它就要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当我们再一次拿起听筒时,似乎比先前更多了一份感慨。
年底,终于传来了电话程控改造的消息,屋角的电话便没有再响。放寒假,我们说,明年开学电话改造就结束,到那时,我们不再要摇把儿麻烦总机小姐了。
新学期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好消息,由于经费问题,学校电话程控改造无法进行。电话依旧搁在屋角,只是不再响,形同一只玩具罢了。无聊时,我们也常拿起听筒,“喂喂喂”地扮一下鬼脸。
教师节又要到了,也许书记和乡长还会来,也许真的不会空手而来。我想,书记再向我们通报全乡发展状况时,不知将有什么新的许诺。
(本文发表于《南通大众》1993年第4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