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创新|结网,千门万户次第开
一座山,还是一张网
在“超链接”中冲浪
找到枢纽
写书是一项非常考验创造力的工作;写书人探素出来的创新方式:
我能否找到一个枢纽性的创作者,看他如何为知识结网?
我能否在各种体例的创新中,找到文明建构的更多可能性?
我能否看见“怪谈”映射出来的人性之幽深、文明之边界?
我能否基于一连串设定,推演出这个世界会变成何种样貌?
我能否打破学科、职业之间的知识壁垒,迁移高手心法,为我所用?
我能否跟随文字的追光,抚触真实社会的纹路?
不确定为什么要去,正是出发的理由。--村上春树
书山学海,只余勤苦?过了!
一座山,还是一张网?
胡适的"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佐证海量阅读能成就大学问家的可能,梁启超应读应备的恻应点出个人与馆藏书的现实区别[学校图书馆里有《全唐诗》《九种纪事本末》吗?我没读全,我管的馆不能少!],专家的眼光看现实的当下,"一粒灰"却是孩子头上的"一座山",大差不差,凑合能用就行![激灵出一身汗,当下的基础教育这种现象俯拾皆是,强迫阅读亦是]胡适从《水浒传》到《三国演义》,从《经国美谈》打开了世界文学阅读之窗,一路横冲直撞,兴趣使人,一根线连就一张网?
在“超链接”中冲浪
刘再复《性格组合论》,链接名著:《复活》《浮士德》《七侠五义》《金圣叹…》《野叟曝言》……链接若干书单。[想起师范文学女友在一个星光烁烁的亭子里提到的狄更斯、唐吉诃德……心慌的?第二天赶紧到图书馆找出来读哈!][与枢纽节点重要人有点通]知识的世界就是一张网,从一个节点跳到另一个节点,每一本书书相关联,踫上了读吧,错过仍可偶遇。读书在入门,穿堂过院,曲径通幽!
找到枢纽
超链接节点的存在,也就是关键的书与人。
唐德刚现象:若干名人录,胡适的难民史、李宗仁的"军便服"史,房龙《宽容》索引出蒙田、加尔文、伊拉斯谟、伏尔泰(了不起的一支笔)……
现当代:除了唐德刚、房龙,“前进基地”出一本看一本,务必穷尽。这些人都有谁?比如吴军、万维钢、郭建龙、刀尔登、刘勃、熊逸、杨照、贾雷德戴蒙德、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阿兰·德波顿……前沿瞭望台。
自己行,别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行。
活得越来越像自己!
[夏洛的网,网上网下的真善美;文学的网,网中网外的链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