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上班、下班、吃饭、睡觉。。。不需要用力,只需要依靠生活的惯性,麻木的神经在尼古丁的刺激下,更加迟钝了。
整个世界,除了局部战争,这个年代基本就是和平年代。中国历史上从没有过这么长时间的和平,从二战之后,近七十年。人一旦处在安全、温饱的环境下,时间久了,就很难再从食物中获得满足。直到再一次有大事发生,人们又如同像被当头棒喝,开始思索生活的意义。
半年多前,去成都时,喝茶和打牌是当地人的主要休闲方式。听朋友说,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后,很多四川人看到了地震之后,感受到生活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所以会把更多时间拿来休闲。跟七哥行走时,去千佛崖,有很多人在打牌,七哥说,这就是无明。的确,你说休闲大多数人只能想到这些方式,别无其他方式。
那天在群里和朋友圈看到灼发布信息说,离开了秘书长的职位,之后个人行为与协会无关。
灼是我回老家之后,第一个认识且交流了不少的大哥,今年三十六岁,是我们当地心理协会秘书长,每次开课前他需要忙乎的准备工作最多。
我俩开始产生距离感是从那一次他跟我借钱起,半年前跟我借了几千块,过了两三个月后我急用,也提前跟他说,但他不仅推脱而且总有理。这令当时的我气急败坏,觉得早知如此,就不应借钱他,最开始出于朋友的情义,要钱时却像孙子。同时,我也没有很意外,这是人性的一部分。
后来还钱了,比承诺时间慢了一个来月。
这几天,让他来喝茶聊天,他一直说忙。当问及为何辞去秘书长职位时,他说忙不过来,母亲身体不好,有肿瘤,需要去做切除手术。
昨晚,我又问,手术做好了吗?
他说,在凑钱。
我问,需要多少?
他说,五万。
我问,还差多少?
他说,一万多。
我说,愿阿姨早日康复!还没工作,这是一点心意。
发了个两百的红包。
前段时间他才刚买了新车,出门都开车,偶尔拍个小视频,感觉开着新车心情不错。而一个月后,就在凑钱给母亲做手术,变化真的是生活的常态!
一个人到了三十六七岁,仍然在愁几万块钱的费用,是不是压力挺大的?是不是前期没有做理财?是不是生命没有做一定的备份?
让我想起在我初二那年,我爸当时经常头痛,检查得知是脑血管畸形,去广州做开颅手术。至今仍清晰记得,小叔在他去搭大巴去广州时,他哭了。这是我第一次也唯一一次看见他哭。
生活的无常,我们无法抗拒,但我们可以做好心理准备。动荡来临时,就能见怪不怪。
为了生命的无常,你有做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