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明确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为契机,以真减实减破除形式桎梏,以提质增效激发担当活力,以为民导向彰显初心使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实干笃行,在服务群众一线书写新答卷。
一以贯之真减实减,破除“形式”桎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基层减负的拦路虎,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责任传导失真,表现为“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问题。《若干规定》出台,广大党员干部应将精简务实贯穿始终,砍掉“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压缩“可发可不发”的文件,让“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无所遁形。规范督查考核,杜绝“表格留痕代替实地调研”,让考核回归“实绩导向”。还要警惕“变相加码”,以钉钉子精神确保减负措施落到实处,让基层摆脱无谓事务,专注实事。
一抓到底提质增效,激发担当活力。减负不是减责任,而是减虚功、增实干,让干部轻装上阵啃硬骨头。《若干规定》核心是引导干部将节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履职尽责。党员干部要厘清“减负”与“担当”关系,抵制“甩锅式”下压责任,主动担责。聚焦基层治理痛点和民生堵点,如老旧小区改造、留守儿童关爱等,一抓到底。依托减负释放的精力,研究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实际举措替代“空喊口号”,让担当作为在基层蔚然成风。
一如既往为民服务,彰显初心使命。基层减负是让干部有更多时间服务群众。形式主义会疏远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若干规定》旨在推动干部回归为民服务本源。党员干部要把减负省下的精力转化为基层行动,少坐办公室,多进田间地头,把群众“吐槽声”当作改进工作的信号,将百姓急难愁盼列为头等事。以群众满意度为“试金石”,让干部减负与群众受益同频共振。
(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委组织部 马玮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