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高度关注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作为家庭教育关键环节的家长一环够不够强。
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可如何提升家长的格局又不是一时三刻的事。每一个家长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成为家长的那一刻,家长与孩子是一样的,对未来的一切都是现学现做的。
要想在家长这个身份上做的够好够强,就要不停地学习,以小学生的,心态终身学习,陪孩子一起成长。
今天继续分享由陈鹤琴编写的《家庭教育》(此书由陶行知作序推荐,是一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家教经典),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四、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 小孩子固然喜欢动作,但更是喜欢动作有成就。比如一个两岁光景的小孩子在沙箱里玩沙。他尽管把沙一把一把地捞进罐头里去,捞满了把沙倒出来;又再一把一把地捞进去,捞满了又倒出来;这种动作从表面一看没有什么成就,仔细考察起来,一把一把地捞进罐里去固然是一种动作,但罐头装满了,就是动作的成功。小孩子虽喜欢捞沙的动作,也喜欢捞沙成功呢。 一鸣有一天将大小木块搬到天井里去,用了许多力气,费了许多时间,方才搭成一座小小房子的样子。他搭好之后,很高兴地跑过来对我说:“爸爸你来看我搭的一座房子。”我见了这座似是而非的房子,也非常欢喜,就极力地称赞他,而且叫他再去搭。他玩了木块以后,又跑到书房里去,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动物。他画了以后又对我说:“象。这是尾巴,头,耳朵,眼睛,嘴巴,鼻头。”我回头一看,果然不错,就连说“好,好”。从以上两个例子看来,小孩子是很喜欢做事情的,而且很喜欢其成功的。因为事情成功,一方面固然自己觉得很有趣,但是还有一方面可以得到父母或教师的赞许。这种心理是很好的,我们做父母或教师的应当利用这种心理去鼓励他做各种事情。 不过叫小孩子做的事情不要太难;若太难,就不能有所成就;若没有成就,小孩子或者要灰心而下次不肯再做了。反而言之,若所做的不甚难,小孩子能够胜任而有成就的;一有成就,就很高兴,就有自信力;所成就者愈多,自信力也愈大;自信力愈大,事情就愈容易成功。因此自信力与成功就互相为用的了。 做父母的对于这一点也是应特别注意的。
其实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成功,成就感是我们精神食粮的一部分。所以我成就他人也是一种善缘。
最重要的是:一有成就,就很高兴,就有自信力;所成就者愈多,自信力也愈大;自信力愈大,事情就愈容易成功。因此自信力与成功就互相为用的了。 做父母的对于这一点也是应特别注意的。这一点我们自己可以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感知一下,很有效的。
叫小孩子做的事情不要太难;若太难,就不能有所成就;若没有成就,小孩子或者要灰心而下次不肯再做了。反而言之,若所做的不甚难,小孩子能够胜任而有成就的。这里大家要从适度的角度来考虑,要因人而异考虑问题。我认为不太难是需要稍稍费点劲才会成功就好,年龄越大费的劲越大。对成人来说,跳一跳可以勾到最好。对孩子来说,先要从踮踮脚才能勾到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加大难度。
总之,在不破坏孩子自信心的前提下,让孩子费适当的劲取得成功是高效成长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