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没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个,孤另另,凄凉,寂寞,便反而感到了胜利的悲哀。
说:我想和你睡觉。这就是阿Q。然后阿Q就被暴打了!
说:我想和你一起起床。这就是徐志摩。然后徐志摩就成了云中鹤了。
讲道理,换我,我一定选徐志摩不选阿Q。
从小到大基本上每学期的课本中都会有鲁迅的文章,写作文的时候还要隔三差五的应用一下鲁迅的名人名言,是的,管他是不是鲁迅说的呢,反正那些听起来很有道理的句子就是鲁迅或者马克吐温的了。对不起,鲁迅的棺材板可能要按耐不住了。应试教育过来的人都明白,嗯,只是貌似我们和鲁迅比较熟。一直在想如果鲁迅当初一直学医下去了那么会怎样呢。——当然那阿Q就自然没什么出场的戏份了。
一个人晚上无所事事,阅读完了这部小说扫完了电影。——蓦地发现原来屌丝的这个词鲁迅已经使用的溜得飞起。不知道是因为故事比较短还是真的蛮有趣的关系,反复刷了两遍,第一次发现鲁迅的故事还可以还带上这样一丝丝黑色幽默——当然除了这一种搞笑又病态的悲哀以外也笑骂这种颓败的现实中还有阿Q 这样的奇人来增添另一种感觉。如果是在语文课上学习这篇文章,那么一定会逐字逐句被分析语句解析内涵然后要求我们反复记忆,或者再加一句——背诵全文。最搞笑的应该是开头了,似乎就好像是废话体。以前记得因为是鲁迅所以我家门口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那就是经典的话语,有内涵,我们这样类比使用,然后老师就会划上一句,废话。
名字是叫正传,但鲁迅的小说肯定不是单纯的讲个故事,按照教学要求多半是为了讽刺旧社会麻木的国人,呼吁解放思想这类的。以前没有看过故事的时候也知道这里面有个赵老爷,然后有了一个很著名的阿Q精神。还有小尼姑,老太婆各种形形色色的社会底层人物相互穿插。对于我而言,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应该就是搞笑的画押——小学的时候东东阅读完了这个故事后给我们安利说这个故事超级搞笑,是的,就是搞笑。然后一直解释阿Q费尽心思要画押画的圆一点的描绘有多么的呆萌。导致我在开始阅读的时候特别在这部分的内容的时候留意了一下。
当然最终阿Q还是死了。倘若这一切都归结于命运,结果早就已经注定了,那究竟是可悲还是可笑?窒息。
可能是很久没看这些有时代背景的故事。讲句真心话,我真的没有阅读出什么有深度有层次的思想内涵,不知道是不是真想表达国人的麻木不仁,好吧,请原谅我的不用心。我真的似乎就当作是一个超级有趣的短小说再看。P.S.《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意义上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所以这算不算是先生又开启了一个新的中国文学时代?
和亓亓一同游览绍兴时发现去鲁迅博物馆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的也便是《阿Q正传》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