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父女两人怄气,谁也不肯背书包,结果把书包扔在老公单位内。两人回家后互不说话,也不告诉我发生的事情。在我无意提及学习时,老公讲出了事情。此时我能做什么?发火?责骂?急忙出门帮女儿拿书包?……我在快速思索中,很平静地组织吃晚饭,顺便听听他们各自发牢骚。
此时老公情绪有所缓解,抱着大人不与小人斗的态度不再参与交流。我顺势展开了与女儿的谈话,我理解她当时的心情,猜测她本想得到的父亲怎样的回应;等女儿情绪平复后,我问女儿:“你能举例说出你爸做的不好事情还有哪些吗?”女儿很兴奋地例举老爸的“不良记录”,我心中默记,总共有5件事。然后我再问“你能举例你爸做的很好的事情吗?”女儿一边思考一边举例,我用手指做出记录,总共说出8件事情。我马上说:“原来你爸做的好事还是多啊!”女儿羞涩地强调:“反正今天是他做的不好,我想撒娇但体会不到父亲的慈爱!”“你现在可以体会到妈妈的慈爱,我待会儿就帮你去拿书包。”我很认真地说。“我和你一起去拿”女儿则快活地抢话到。
待女儿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后,老公无奈地说:“我今天是做到最克制了,我真的很难做到与女儿合拍”。我肯定他的感受,并且说:“你做的很好了,女儿有今天的进步,你的改变功劳最大,我们今天去超市买东西,换个心情。”
第二天晚上,我们散步结束,老公心情不错我们进行了一场很认真的谈话。我首先请老公例举他认为我改进的行为或者事情,然后讲出我改变时的真实心情:“我一直问自己,为什么要我改变,我牺牲?我内心是拒绝啊!”;“但是随着我的改变,我发现了你俩的改变……”我举出很多事例,“我体会到自己不是在被动改变而是在主动经营,我收获了家庭越来越温馨和顺利的状态,我感谢自己的改变!”其次请老公再回放昨天事情的经过,从中老公发现有几个节点自己没有处理好,最后结局是自己放出的话没法回收,只能硬抗到底。再次请他思考“如果我昨天不配合来帮女儿沟通和拿回书包,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可以分一般结果和严重结果?”老公在思考中假设结果的出现,我追问“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如果这个结果出现你会多久后后悔?”“那第二天肯定会后悔了,我好像也有点冲动,不够成熟,对吧?”老公很诚恳地表达到。“我当时也知道她在撒娇,也想帮她背书包,但是我拉不下这个面子了,我说出的话收不回来啊?”此时我们就一起讨论当时可以怎么做,完全可以解决尴尬,高大爸爸形象的做法。
整个谈话过程是在尊重、愉快和顺畅的氛围中进行,我不评价他们的行为,也不期望他们检讨自己的不足,我只求从心出发,改变认识,预防未来意外事情的发生。在《关键对话》一书中,作者指出谈话要分享事实经过,因为跟对方对话时最不容易激怒的是事实,先把事实说清楚,事实比判断更容易让人接受,这次谈话让我真正感受此做法的价值和魅力。成功一次,就能成功多次,我坚信认识从心开始,行动从认识处转变,我的家庭关系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