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有联:人生哪得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见诸学多引,以慰中年乏苦,得彰处事泰然。
人少者多志,犹发意气,鲜历困顿。知理而不得其法,习文而寡觉其义。唯经世不深,耐苦不厚。
故饮食不节,昼夜无序,骄衿多满,情爱寡制。盖竭力而发,不知克用。顺遂无碍,难循天命。无飞光枉逝之功,少疴患堪舛之悟,遂王勃少年千字之名篇,不若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言尔。非辞藻之德,实年功之淀也。
识多历广,敛苦收甜,过中年乃脱锐气,经起落而立方圆。始了“人生哪得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之义。知不足乃知何以足,知不如意方知可称心。
然少有取事之锐,中有孝慈之虑,老有居养之忧。皆外求诸事以顺己心,而多不得如意,而烦扰日盛,忧怨日深。
故阳明言: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圣人日常三省,以净己心,尚不得心所愿。唯知不足而近足矣。我之所行所感尚不能自称己心。况人我殊然,焉能曲人以全我,求外物皆如自愿尔?
世人多是侥求他者多贴意,犹不觉我尚无能自称心。
事之行法于道,我之心若法于道,则世事皆如意,何来半称心?
他者意皆无常,我之心若无常,则他者皆合我心,我自称清净无常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