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我们到底能不能改变自身的问题?怎样面对我们身上存在的问题?
2.哪些心理特性可以改变?哪些不能?
3.自我提升方案。
现代社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人焦虑、抑郁、童年创作等,这些负面心理问题归类于“心理特性"。
比如说:焦虑。像我弟春亮说过他以前的一个经历。同是大学毕业,他那个同学混的很好,在广州买了房,而他却一无所获,所以很焦虑,会迫切想要改变这样的状态。当改变不了的时候,就会更加焦虑。
这些焦虑、抑郁的心理特性问题可以解决吗?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抑郁症是可以被治疗的,可通过药物和认知疗法双管齐下。
有一个高中男孩A,父母对A要求特别严格,让A考试必须前三名,A也认可父母的想法。但他压力很大,高考时,情绪爆发,学不进去,父母看到他非常痛苦,只好带他去医院。
诊断结果是重度抑郁症,得吃药住院。吃了一段时间,身体发胖了,浑身没力气。这时就要配合认知疗法一起治疗了。
认知疗法过程中,心理医生通过找到根源,最后帮助A调整了认知:知道学习重要,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除了成绩,我们的生活还有很多值得去关注和重视的东西,比如朋友,亲情等。通过一年的治疗,A渐渐走出了抑郁症。
那是不是所有的负责心理特性都可以改变呢?不是的。比如暴力行为,因为这是基因。
有的男人会习惯对自己的妻儿以暴力行为解决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习惯?男人说:因为童年时父亲经常打他,造成了童年创作,以致于他现在也习惯这样的行为。
其实不是这样的,这种行为是基因影响,以及后天你自己的学习模式影响的。当你父亲打你的时候,可以瞬间解决当下的问题,而你就学习了这样的模式,从而对你自己的妻儿也用这样的方式去做。
基因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端正态度,调整学习模式,让自己更好的接受自己,更好的生活。
面对这些心理特性,有什么提升方法吗?有。叫什么”探索模式“,也就是突破原本的思想模式。
(比如遇到问题了,第一反应是思考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就暴力解决问题)
总结:
首先,我们提出了人能不能改变负面的心理特性这个观点,然后从抑郁和暴力这两个案例证明了,有些心理特性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抑郁症、焦虑症;但是暴力层面的基因影响是不可以改变的。
当然,我们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基因的遗传。基因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探索改变自己原来的思考模式,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一句话总结:努力改变能够改变的,平静接受不能改变的。过去无法改变,但是未来在你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