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句苏轼的诗来形容这本书是最好不过了。人生就是一场逆向旅行,你我都是匆匆过客,不断的拥有,也在不断的失去。
当我看完福贵那坎坷的一生,不禁让我掉泪。被福贵活活气死的父亲,生病而死的母亲,操劳过世的妻子家珍,献血而离世的儿子,难产而死的女儿,以及工地上摔死的女婿。我以为,上天还是眷顾他的,给他留下一个孙子,唯一的亲人,可没想到,他的孙子,也因为太饥饿,吃豆子而撑死了。每个人的死刑,仿佛砸在我的心坎,使我久久不能释怀,福贵从伤心欲绝到麻木再到释然,我甚至都不敢去想象他内心的动荡,生活里的温情被一次次的死亡撕毁得粉碎,只剩下一头老牛和他相依为命,回忆一生。
今天我们不谈活着本身,因为它和伦理,道德,生命,死亡一样,令无数哲学家都无法弄清楚。在我看来,之所以活着,就是为了去挣扎,去痛苦,去幸福,去卑微,去高大,直到有一天我能和自己和平相处。福贵也一样,在经历了许多离别时刻,没有被命运打败,而是忠于了自己。
书中的故事是残忍的,尽管余华表现得如此平淡。正因为这样普通的文字,才塑造出如此有魅力的书。或许又说,好书总是和悲伤的故事有关。余华曾在序言里说,我始终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理智代替不了我的写作,正因为如此,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个愤怒和冷漠的作家。也许这就是余华愤怒和冷漠的原因。听多了荒冷而让人心寒的故事,见多了荒凉故事背后太多的心酸。所以才创作出如此悲凉的作品。或许他讲述的是福贵的生活,而在旁人眼里,却是苦难的幸存者,靠着那一点点悲悯的幸福感,过着简单的生活,向我们证实着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物所活着。出乎意料的死亡,更加彰显出活着的意义,也更凸显出人生的不幸。
我们如此顺服这世界,世界却背叛了我们。这句话被《活着》诠释得淋漓尽致,福贵既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是一个存在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