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自认为的简书上回复和评论最认真最有诚意的用户,我觉得我有责任站出来就这个问题做一次优雅地抛砖引玉。
Biiiiiiiuuuuu~~~Po......
哎呀,谁拿板砖砸我!
------
优雅地扯淡,在我看来,是这样的——当然,无恙,你可以站出来说我一点都不优雅,真的,请一定要站出来,不然我手上的板砖啊不对是璞玉就没地儿扔了啊~~
当你在一个圈子里,大家在讨论话题A,然后你想要优雅地扯淡,但却发现A这个话题自己根本下不去嘴,那就可以将A给拔高,略带一点A然后话锋一转开始说A的超集B。
比如说,最近魔都有莫奈画展,但你实际上从来没看过莫奈,那没关系,看着一幅画随便嗯哼一句后,立刻开始说印象画这个大类,而不是莫奈的印象画这个小类。
范围越是大,细节就越是模糊不清,也就越容易蒙混过关。
你比如某某人的印象画,你就必须要了解其个人的画风,最好还有生平与性格,这个如果你不知道的话,是没法优雅地扯淡的,所以只能拔高了谈,谈印象画,印象画整体的风格和写生以及抽象画相比有何不同——这个是可以扯淡的,而且能扯得很优雅。
倘若,印象画你也扯不了,怎么办?
容易,继续拔高,开始说画作和音乐的共性与差异,然后顺带扯一下抽象画和无调音乐的异同,印象画和抒情曲,宗教壁画和歌剧或唱诗班,反正站在艺术的高度,而不仅仅是印象画的高度,开始谈。
你看,拔高总是能拔出更多话题来的。
这是方法一。
如果将话题A拔高到超集话题B之后,你发现你还是扯不了,或者还是没法优雅,怎么办?
也容易,那就是开始跨区,或者说开始穿越。
拔高的一个好处,就是越是笼统的东西,和别的范畴的交叉点也就越是多,从而越是容易穿越。
比如,前面从印象画拔高到画作后,突然就穿越到了画作和音乐的交叉对比,这既可以看作是拔高到艺术这个大范畴,也可以看作是在画作这个话题范畴里突然跨区穿越到了音乐。
比如我的装逼最爱就是漫画,突然有一天发现在美漫这个话题上有人好牛,高山仰止,我完全没法插嘴,从而无法扯淡了,怎么破?
容易,找一个空隙,突然来一句:从漫威的妇联和DC的正联的故事线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因为作者意图以及社会思潮的转换而带来的故事发展范式的转移与古时候宗教神话的故事体系范式转移是很有共性的。
你看,一句话就从美漫穿越到了宗教,逼格一下子就提升了,逼光闪闪放光彩。
这个话题转换妙还妙在,美漫里无处不在的古希腊和古埃及神话,让别人不会认为你是故意为了转移话题而来的这句,这是多么地丝滑柔顺啊~~~
所以,第二招就是找空隙,然后话题转移。
话题转移当然是要转移到你可以优雅地扯淡的领域。
我在一年的闲赋时期里把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的神话都扫了一遍,所以这个话题我不算陌生,只要不是碰到专业人士,扯淡还是可以扯的。
但,如果我不小心把话题扯到了诸如《尤利西斯》的意识架构构建这样的话题,转移是转移成功了,但后来我就会发现这是死胡同,我压根没法扯淡,只能再切回去。
这就是失败的穿越,不够优雅。
当然,如果你最擅长的领域是X,而A和X压根没有交集,也别急,不断地将话题拔高然后穿越,总会穿越到X的。
比如,谈美漫,我穿越到神话,于是拔高到整个神话体系,接着穿越到神话与现实的比较,接着就穿越到现实,然后话题范围缩小到科技,再进一步缩小到物理,欧耶,这是我的专业,你随便怎么扯淡我都可以轻松而优雅地拿下。
所以,拔高话题,穿越话题,然后在恰当地收朝着特定的话题收缩,这样三步只要灵活运用,就可以在你完全无法插嘴的领域和你可以肆意扯淡的领域建立起一座优雅的桥梁,并让你在这座桥上策马奔腾,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