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原文】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词语汇】
兼:加之,并且。比:近来。夜已长:秋冬之季,逐渐昼短夜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独尽:独自干杯。忽焉:很快地。辄:就,总是。诠次:选择和编次。诠(quán),本义指详细解释,阐明事理。聊:姑且。故人:老朋友。书:抄写。尔:“而已”的合音,罢了。
薰:香气。脱然:轻快的样子。萧艾:指杂草。
行行:走着不停。失故路:指出仕。失,迷失。故路,旧路,指隐居守节。任道:顺应自然之道。
“鸟尽”句:《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废弃或杀害有功劳的人。
【意译】我闲住着少有欢乐,况且近来夜已渐长,偶然得到名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它。对着影子孤独地干杯,很快就又醉了。醉后便写上几句自求快慰,写好的诗稿逐渐就多起来。这些诗可说是语无伦次,姑且让友人写下来,只是用来供欢笑罢了。
幽兰生长在庭院里面,满含芳香等待着清风。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不同。走啊走啊,迷失了原来的道路,听任自我顺应自然或者能够走通。觉悟到了就应当归去,等到飞鸟射尽当心废弃良弓!
【创作背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诗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析评】小序是研究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资料。“闲居寡欢”、“顾影独尽”,可见诗人是在极度孤寂、痛苦的心境下写《饮酒》诗的。“纸墨遂多,辞无诠次”,可见这中间有个由少到多,逐渐积累的过程,并非一时所作,而是诗人把他平时积聚在胸中的所想所感,借“既醉之后”这个最恰当的时机抒发出来的。
本章以庭喻门第以幽兰自喻本身品格,以萧艾喻世俗,并道出为何归耕的答案,表现自己清高芳洁的品性。诗未以“鸟尽废良弓”的典故,说明自己的归隐之由,寓有深刻的政治含义。
这首诗承前首(少年罕人事)诗意而来。前诗说孟公已逝,时无知己。此诗前二句以幽兰自比,待清风而扬其香,也有怀才不遇之感。接下二句写清风徐来,浓香四溢,幽兰以其特有的香气见别于杂草之中,既赞颂幽兰有情有品;又以萧艾欺兰,暗喻恶人当道,贤愚不分。最后四句直抒失路之叹,“觉今是而昨非”;并以鸟尽弓藏来比况仕途险恶,进而申明自己归隐之本意。关于“鸟尽废良弓”句所指,当时正是晋宋易代的前夕,想必刘裕为取代晋室曾大量诛杀异己。
这首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言志。陶渊明要像幽兰一样自始至终保持芳洁的品质,决不像萧艾那样见风使舵、随波逐梳。在这里幽兰和萧艾对举,与第八首青松和众草同提一样,是含有批判在森严的门阀制度统治下埋没人才、颠倒是非的黑暗现实这个意思在内的。虽然这种批判的意义不像鲍照《拟行路难》中的一些诗歌那样慷慨陈词、悲愤激切,’但它毕竟还是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里不少正直文人怀才不遇、饮恨终生的艰难处境。
【名家点评】
黄文焕《陶诗析义》卷三:(“含薰待清风”句)“含”“待”二字,写得兰花有情有品。(“清风脱然至”二句)风来香始远,否则同丛无复分别。(“觉悟当念还”句)当念不能还则意之所之,愈往愈谬矣。(“鸟尽废良弓”句)仕路之险,无时非废弓之惨,暂出为失路,归隐为知还。
温汝能纂集《陶诗汇评》卷三:此诗只是借幽兰以自喻,似无别意。惟末语所指不甚明晰。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四:此必为时事而发。然自古及今,圣贤所以立身涉世之全,量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