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与中国
海德格尔文集三十卷出版。
孙周兴:海德格尔对当前生活实践的意义。如果没有意义了,就不必研究了。
现象学开始,物的意义第三种。物的关联性。超越性思维到关联性思维。
超越性思维的问题:已经不会直接看事物,而是通过概念看事物。海德格尔:万物物联。后期关心的是人工的物,但面向技术世界。赋予物一个意义载体。困惑他的是,没有变化的物如何回到自然世界中去?涉及到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很欧洲的思考。let it be。浪掷。最后归结到反美国式。技术化的时代还能守住自己吗?
王庆节:八十年代萨特存在主义热。接受史。因为海面对的是整个西方的传统,而中国面对的是整个传统(反传统就是新的传统),这是海引起中国人兴趣的点。(问题意识)
海对整个时代,对今天的意义。孙周兴讲的是从概念上把握还是从生活实践的关联中与物相处。我讲人的有限性问题。海是旧时代的批判者,新时代的先知。从人类进入太空到基因编辑婴儿,新的时代早开始了。海看到了一百年后看到的,感到恐惧而不是欣喜若狂。思考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哪里有危险哪里有解救。开辟思想的光亮。
物的追问技术的追问—人的有限性
陈嘉映:存在与时间的翻译前前后后
北大外语哲学所。当时人的交往比较淳朴,编辑很重要。爱读书被招来的。近当代的哲学受到冲击。
不再相信人类有一个整体的救赎,或许更接近得救。
张祥龙:熊伟-致力于将海德格尔与中国庄子与老子结合起来。北大西语系开过课程。海公开引用过道。30年思想转向。(知其白首其黑 遮蔽与隐现 无用之树)认真研究过老庄。(怪不得李有兵老师研究朱子儒学与海关系)不是猎奇,而是真正研究过。语言-说。道是原初的不可翻译的。
现代技术使得人类“无家可归”—遗忘存在 荷尔德林-栖居-home 没有家庭没有家人(缺失 有火炉没有血脉 认为可以沿着此路向前走)
陈小文:大地与天空-乾坤
靳希平:法国:因为反犹太所以不敢公开谈。德国降温。美国没有热过。
Earth bottom 。把理性主义接回到土地上。拉回传统。所以中国人觉得亲。
西方定义为:“有logos 的人”。海德格尔提供了一种模式,来理解中国人的思想。
海德格尔-世界就是无。因为某些关联不是因为实在存在。重要的是一些看不见的东西。
吴增定:孙周兴博士论文《论不可说之神秘》
反对将任何哲学思想功利化。海在中国有亲缘性。亲切是一种重要的感觉。他认为任何可知的东西都有不可知的部分。往往以为存在就是被理解的部分,但也有物自己隐退的部分。对一切都理解了就丧失了神秘性。丧失了艺术与美。可见的世界被不可知的神秘包围着才有保护性庇护性。有黑暗方有光明。存在就是不断生成。前期-后期概念。
此在-彼在
问答:孙周兴
海德格尔从现象学出发阐释的关联性的思维跟中国老庄有亲缘性,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思想可以拯救世界。相反中国反而是最技术化功利化的,刺激欲望的地方。一群贪婪的人。
尼采论述工具理性:上帝死了-自然人类表达精神核心的方式死亡了。
张学智:西方哲学重视理论推论,中国哲学注重修身,不断敞开,实践中逼问出来。(王阳明 良知
海德格尔与儒家的无。澄明。本体论,功夫论?
王庆节:海德格的澄明 存在是若即若离不是完全的通透。与儒家不同。
西方知识论,认为达不到一个彼岸。海德格认为,达不到不代表不存为。始终在一起。
无 让我们有一种否定的功能。站在更高层面上认识。“实在”一直存在,只是未能认识到。所以要对眼见为实的东西持一种“无”的态度。涉及到对人的理解。人是什么。海德格问的是,这个“是”是什么?换一种方式认识世界。我们始终在世界中。我们不认为人有界限,海德格警告我们,这可能是危险的。“一万个原子弹的光亮”。解决一个问题,必须要把传统重新解构,才能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