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断舍离的奥义不只是扔东西。
断舍离的热潮,从兴起到现在已经过去八年了。这八年间,很多人通过书籍,研讨会,讲座了解,体验到什么叫断舍离。
斩“断”物欲
“舍”弃废物
脱“离”执念
作为这一概念的提倡者,这是极为荣幸和激动的事。三个浓缩的汉字竟有如此大的驱动力,真是令人感叹万分。断舍离是没有错的——自己内心藏着的,对断舍离漠然的确信感,能得到印证。获得这么多人的支持,我感到无限宽慰和安心。
随着这一概念,社会认知度的提升逐渐开始有一大部分人将其简单理解成断舍离,就是扔东西呗,图个痛快。每当听到这种说法,我心头总是涌出深深的遗憾。
因为,断舍离的奥义并非在此。
实际上,清理废弃物只是断舍离的敲门砖。
橱柜里餐架上或者冰箱中囤积的无用之物,家里随处堆积的废品破烂,还包括精神层面上那些不适宜的过剩观念,或是让自己陷入自我否定,自我谴责境地的消极思维或情感纪念物。只有放手这些东西才能解放自己,解放人生。
当做到观念精神上的断舍离时,我们才能获得俯瞰式思维——高视点,宽视野,深洞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自在,随心的生活之路。在这条路上,一定会有怡然自得的你。
本书也将详细的介绍如何才能走上这条易然之路。断舍离的目标即是这种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怡然自得是个好词。人生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境,工作上,无论碰到什么难题,首先要保持心灵的晴空。当太阳被任性的乌云遮蔽,内心被坏情绪肆意摆弄时,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驱走乌云,重现晴空。人生才会变得阳光明媚,春风快意。
而断舍离的真正意义就是指导我们如何避开乌云,如何把心头的乌云赶走。
市面上流行很多成功学,幸福学的方法,而断舍离则是在告诉我们:获得成功幸福之前,如何保持依然从容的心态。
如何才能保持好心态呢?好心态并不是只言片语的形而上的学问,它是通过具象化的实物获得的体验。
断舍离并非仅仅是处理废品杂物。他带有让人生焕然一新的力量。
本书就是围绕这个核心主题以集大成的形式,将断舍离的精髓总结其中。那些只知道断舍离的含义,不懂断舍离的价值的读者。还有仅仅知道如何对杂物做到断舍离,却不知道断舍离更深层意义的读者,可以阅读本书,学习放手无用之物的方法,深刻感受断舍离真正的奥义所在。
读者朋友,现在是如何看断舍离的呢?
可能依然是流行的刻板印象:
断舍离=清理杂物。
或是:
狠心放手不舍得扔掉的东西。
也许人们贪图断舍离的新鲜感,就完全替代掉,听上去并不完美的抛弃一词。然而,我始终坚持的观念则是:
断舍离并不是单纯的处理杂物,抛掉废物。
而是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
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感受,而是从空间工作,人际关系等人生方方面面,体验过动态变化的断舍离实践者共同的感受。
为什么断舍离拥有如此深刻神奇的力量呢?
知道最近我终于找到一个简单却能诠释其本质的字。他也成了我撰写本书的动机。这是一个出乎意料,甚至有些让人失望的简单的字:
“出”
没有抛弃,听起来那么苦涩,没有放手,听起来那么哀伤。
笔画简洁,立场不偏不倚,浑然天成。
断舍离即“出”之美学。
用人体学来比喻的话,也许会更容易理解。
假如一个人长时间近视,但是不排便,也就是长时间便秘,不难想象他的心情多么糟糕。人作为生物,一定要遵守规律——摄取食物消化后吸收营养转化为能量,再排除废物——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就是所谓的“生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