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想和别的孩子玩,但是别的孩子不愿意分享他的玩具,那么就会动手上去抢玩具,或者动手打人,还有的孩子在幼儿园也是小霸王,都是以自我为中信,身上都带有“暴力”的特性,动不动就会上手。
孩子为什么有这种动手打人的暴力倾向呢?其实大概有这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 溺爱造成的
我们要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是我们接纳孩子的人,接纳他的情绪,感受需求。同时也要有边界,这个边界是指不能放纵孩子错误的行为,如果行为没有了约束,行为没有了边界,那么就是放任,对孩子的忽视,孩子就会有一种暴力的倾向,因为他不知道好坏不知道对错,所以他会做得越来越过分,这种就是一种溺爱的体现。
二 模仿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对孩子施以暴力,打骂孩子,孩子无形中就学会了模仿的方法。
我们是不是经常和孩子这样沟通:你不听我的,我就打你……这就是暴力!同时我们用暴力惩罚孩子,会让孩子心生怨恨,内心怨气无处释放,情绪得不到有效表达。
他就会去外面欺负比他弱小的孩子!通过欺负比他弱小的孩子有一种成就感,有一种满足感。以此以这种错误的行为释放自己的压力,把气撒在比他弱小的孩子身上。
三 家长本身不恰当的引导
孩子小时候,我们担心孩子被别人打,我们就会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欺负你,你就揍他,还回去!一定要懂得还手。
这是不正确的引导!不问三七二十一打了再说!出去看到这样的小霸王,看着特别揪心,孩子小时候模仿能力特别强,不要让过小的孩子看暴力的影像视频,我们也不要给孩子做这样的“榜样”!因为孩子小,潜移默化的就会去学。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一 要教会孩子懂得发泄情绪
因为孩子也会有情绪。学习上,同学之间如果没有人喜欢他,他就会有情绪,有委屈,有烦恼,教孩子懂得发泄出来!让孩子画出来!
有一个孩子特别愤怒了,他的爸妈特别爱说教,可是根本没有用!求助到老师后,老师告诉她,让孩子在生气时画画,孩子第一次画的简直就是一团糟;过一会儿妈妈再让孩子画,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再让孩子画,孩子反复画了6-7张纸,结果换的越来越好,反而随着一张一张的画画,情绪好了很多,他有一个释放的端口。
以后,妈妈给他准备了专门的笔和纸,在生气时你就画下来,让孩子懂得了发泄情绪!当然发泄方式有好几种方式,玩偶,解压的所有物品!让孩子找到一个发泄的通道,先学会共情孩子,让孩子觉得妈妈懂他!
二 学会换位思考
让孩子考虑到被打的感受,我们可以在看动画片的时候举一个例子,比如光头强捉弄熊大熊二。
一个东西砸在熊大的头上,我们不要光顾着好笑,我们引导孩子:现在的熊大是什么感受,是什么心情,他疼不疼……
孩子有了这种体察别人感受的能力以后,他就会学会换位思考,知道我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就会给别人造成一些不好的负面的影响,甚至给别人造成一种伤害,有了换位思考,孩子也就有了同理心。
三 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及时处理,不能听之任之,让孩子学会反思
在每一次孩子有攻击行为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跟孩子提出来指证它,把情绪和她这个人分开,让他看到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看到这种情绪会有哪些伤害,会有哪些后果,教会孩子反思,只有反思孩子才能吃一堑长一智。
四 培养孩子的丰富情感
培养孩子去养花,养小动物,让孩子有责任心和爱心!当人有责任心和爱心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五 营造权威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
既不溺爱,也不暴力;既有自由又有一定的规矩,父母以身作则,对孩子不能有暴力行为,少看暴力视频和影像,动不动就踢一脚,打一下,这都是不恰当的做法!大人也要换位思考!你打孩子,孩子会是什么感受?
我们一定要记着这句话:有问题行为的孩子不代表他是一个问题孩子。
我们一定要把“问题行为”和孩子分开,我们只对事不对人,切记批评指正的时候,先要表达我们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其次再把“行为”给它单独分离出来,让孩子能够看到
行为,能够认识到错误行为,并且能够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