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期的《超人妈妈带娃记》中,明星胡可带着孩子去超市,小鱼儿在超市里拿起口香糖直接拆开准备给哥哥吃,胡可劝说孩子,没有付钱不能打开,不料孩子突然情绪崩溃,大哭起来,胡可妈妈就选择静静站在一旁,等待小鱼儿宣泄完情绪,然后在给他讲道理。
家长们最尴尬的可能就是在公众场合里孩子哭闹起来,但胡可用稳定的情绪耐心等待孩子梳理情绪,安静简单的处理了这么一件尴尬的事情。
其实发泄情绪是一种人的本能,只是相对于孩子,大长更会控制情绪,而小孩子不容易控制自己,当孩子会发脾气时,家长可能会纵容,可能会不理他,但从专业的角度讲,这都是错误的做法,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
如果孩子在小时候受到太多的心理打击,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有表达障碍或者害怕表达的孩子,可能在社会交往和事业发展上遭遇困难,而情感引导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克服这些障碍。
金伯莉·布雷恩,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教育专家,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提出了情感引导的理念,让孩子从出生之日就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意义,并能识别和利用不同的情绪。
一、什么是情感引导?
当孩子遇到难以理解和表达的强烈情感时就会开始哭闹、吵喊、暴力等行为,其实是因为他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可能父母也不会,所就常常与孩子发生争吵,而情感引导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地教会他这种情绪叫作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处罚所有错误行为的万能战略。
父母在情感引导中的角色,作为孩子的首位教育者和引导人,当你管教孩子的时候,请自问:
有没有否定、忽视或者轻视孩子的感受?有没有用打击孩子的方式去惩罚或者教训他们?有没有用消极的方法去驱动他们?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一起来学习如何做情感引导,并找到替换的方法。
情感引导包含尊重和温柔,并且行之有效,如果家长对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感到困难,那么就要从自我改造开始。有的父母可能会觉得这样对时刻关注孩子也太累了吧?教育的回报是复利式的,从小基础打好了,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你付出的一切将获得一个合作、自立且有责任的孩子。
你是希望孩子出于对你的恐惧而听从你的建议,还是处于对你的爱戴和敬重而听从你的建议呢?—《重塑儿童行为》
二、 情感引导的重要性和基本要素
情感引导的重要性:奠定父母与孩子一生的亲密
情感引导是要通过观察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孩子不乖通常都是事出有因的,过于兴奋缺乏约束,寻求关注或者过度疲劳,在许多情况下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但家长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这些需求时就直接加以惩罚。
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素:了解、理解和支持
前面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孩自由轻松的表达情感,而不受任何压抑或否定,为了促进与孩子的良性沟通,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做到:
1、了解并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所以情感引导也要因人而异;
2、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避免设定不切实际或不适当的目标;
3、密切注意孩子想要表达的任何情感,并把孩子最难管教的时刻作为了解他们的良好机会。
4、对孩子的各种情感都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
5、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同时也要设定界限。
三、 避免管教误区,采用情感式引导
我们常常被调皮的孩子搞的焦头烂额,情绪被孩子所牵扯着,只有了解内在的情绪的根源,才能更好地解决遇到的问题。看看以下情况,家长们有没有中招?
1、控制型与放任型父母
比如孩子在打电话在时在客厅里跑来跑去,弄出了很大的声响。
“都给我停下来!不许乱跑!再捣乱就别想看电视!”
命令和威胁是控制型的典型表现, 这样做孩子不会有责任感,孩子长大后会更容易放纵自己,长大后容易形成叛逆,不服管、没有责任心等各种问题。
“ 不理他,我没办法,小孩子闹一闹没关系的。”
溺爱和退让是放任型父母的表现,这样做孩子学不会应有的社会规则,在孩子长大会缺乏约束和规矩,没有群体归属感,更容易涉及毒品、参与帮派、网络成瘾。
无论是控制性还是放任性的妈妈,都不能教会孩子如何去尊重他人的需要,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情感引导式做法:先做一个深呼吸,然后对孩子说,“亲爱的,你们的声音有点儿太大了,看来今天你们心情不错,不过你们能到外面去玩一会儿妈,等妈妈打完一个电话就出去陪你们,我们一起到外面比赛,你们可以先去布置一下,可以吗?”
这种处理办法既让孩子感受到包容和理解,又能有效果地解决问题,妈妈不需要吼叫,更不需要威胁和惩罚。
2、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刚吃过午饭才一个小时,孩子说“我饿了。”
妈妈轻描淡写的回答,“你不是刚吃过饭吗?怎么会饿。”
这是一种对孩子感受轻视的例子,如果同样的情况,爸爸说他饿了,妈妈更有可能会问,“午饭没吃饱吗?是不是刚才干活太耗体力了?”可能采用沟通的方式来查找原因,而不是直接否定爸爸的感受。
情感引导就是一个了解的过程,有时家长常常忽略或否定孩子的说法和感受,常常会把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凌驾于孩子之上。
情感引导式做法:“你感觉到饿,是因为肚子咕咕叫了吗?”“刚才没吃饱,现在肚子一定很不舒服吧?”
作为孩子的情感引导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永远从同情的角度出发。首先应该考虑孩子在想什么,通过情感引导来判断情况,然后再做出处理。
只有当父母包容孩子的感受,并要的是同情的时候,真正的合作才能够开始。
3、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假设你刚从超市回来,车上装满了东西需要,垃圾屋里这是,孩子却在苦恼,因为他想继续留在车里玩儿。
这时你可能会说,“如果你马上下车,妈妈就给你吃糖果。”方孩子还是拒绝下车时,你可能会说:“如果不下车我就不让你看动画片儿。”
这种行为叫做贿赂,被贿赂教育长大的孩子并不喜欢遵守规矩或者好好表现这件事本身,他只是为了得到外部奖励。他并没有学会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
情感引导式做法:妈妈知道你喜欢在车里玩儿,现在让你回家,你会不高兴。但是,抱歉宝贝,你看我们买了这么多东西,现在必须要先回家,你可以帮助妈妈拿些东西吗?”然后让孩子帮你拿点东西并趁势轻轻抱起他一起进屋去。此时孩子可能依然不满意,但之前大吵大闹,很有可能会因为你同情和安慰的话而很快消退。
如果家长试着理解并且尊重孩子,将会让他感到备受尊重,他的愤怒和情绪就会消退的更快,如果你贿赂或奖励他,下一次他可能还想在车上玩,并且期待同样的回报,才肯合作。
4、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如果两个孩子在玩耍时,哥哥抢走了妹妹的玩具而发生了争吵,妈妈命令哥哥把东西还给妹妹,如果哥哥无视这个命令,妈妈就以暂停活动为惩罚,可能会责骂哥哥,不懂事,没有做哥哥的样子。
妈妈可能会认为,孩子不和妹妹分享,并且不听命令,应该让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这样做,是以消极的后果作为解决方案。这样孩子以后就不会抢夺别人的玩具了吗?
情感引导做法:哥哥妈妈知道你也想要水管,但是妹妹正在用它,请你还给他,你可以请她在不用的时候可以给你玩儿,或者你们约定的时间,妹妹玩一会再到你玩儿。”
相对于暂停活动的惩罚,用讲道理的谈话方式更能教会孩子如何分享和正确处事,如果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妈妈可以把他带暂时带走,直到他愿意分享后再回来。
注意:分清楚直接后果和消极后果
比如孩子贪玩错过了晚饭时间,结果没饭吃,这叫做直接后果,家长可以给孩子解释为什么没饭吃,并且坚决执行决定,孩子会学会遵守时间。
比如孩子贪玩打碎了花瓶,家长惩罚不许看动画片或者打骂孩子,这就叫做消极后果,孩子会感到家长负面的情绪,并学会用暴力沟通的方法对待他人。
孩子们从体验中学习,他们就像尚且湿软的水泥,所听到的每字每句都会在他们身上留下印记。——海姆·G·吉诺特
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要加以管教,但其实这个时候更应该给予同情和理解,等到孩子和家长的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在一起和孩子探讨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