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起草文稿,如何搭好“四梁八柱”
全文字数:2200 字
预计阅读时间:5.5 分钟
框架对于讲话文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立框架,容易产生两种认识偏差:一种以为只要列出“一、二、三、四”,框架就有了。其实,如果只是杂乱地堆砌,那就是毛泽东同志讲的“开中药铺”,不算真正搭好“四梁八柱”。另一种观点认为,“一气呵成”难道不好吗?何必非得“一、二、三、四”?但事实上,“一气呵成”是表象,其背后是立在脑海中的“四梁八柱”。
一
情景分析是立框架的基础。文稿框架要立住立好,就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情景分析往往要考虑很多要素,这里着重谈两个。
一要把握好受众特征。到哪座山唱哪支歌,对什么人讲什么话。对象不清,可以说是文稿最大的失败。这当中,尤其要注意对上与对下、对内与对外、对“条”与对“块”、对“关键少数”与对“绝大多数”的区别。比如,对内要体现“以我为主”,讲清楚部署要求,对外要寻找“共同话题”,激起共鸣和反响。举例来说,笔者曾起草过两篇关于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讲话稿。第一篇是对内部署讲话,讲了思想认识、重点突破、组织领导三个方面,属于常规框架。第二篇是区委主要领导应邀作报告,对象是兄弟省市的局级干部。如何立框架,颇费思量。如果单纯介绍浦东综改干了什么,恐怕很多同志缺乏共鸣。最后讲了六点体会,其中“以改革推进产业转型,重在制度创新而非争取优惠政策”,“市场的决定性的作用,绝不仅仅适用于经济体制改革领域”,这两点体会得到了现场同志的赞同和热议,效果很好。
二要把握好阶段特征。同一项工作多次讲,是起草文稿常见的现象,写出新意是挑战。应当看到,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工作是不断推进的。同一项工作,同一项任务,只要把握好阶段性特征,就一定能常写常新。还是举浦东综改的例子,笔者在浦东工作时,几乎每年都要写一次。记得有一年讲对改革的认识,是针对部分同志对综改感到疲劳、迷茫、悲观等现象。稿子从思想层面拉开讲了三条,从历史讲“传承浦东改革的看家本领”,从责任讲“担当中央和市委对浦东改革的期待”,从发展讲“释放浦东二次创业的改革红利”,旨在点燃改革激情。后来,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落在浦东,当时再写认识问题,就从外部环境入手讲了四条,“中央和市委要求更高”“改革的目标考核更严”“推进改革的难度更大”“改革的外部竞争更加激烈”,旨在增强抓改革的紧迫感。从反馈看,两次讲话都得到大家的认同。
二
立框架很多时候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并没有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秘籍。但也并不是“羚羊挂角”,还是有一些基本规律可循的。我体会,这些规律,大抵只是提供一些思想的入口,启迪起草者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搭好文稿的“四梁八柱”。比较常见的文稿框架的展开方式,笔者梳理了以下五种。
一是系统展开。即对工作进行全面的谋划和部署,比较典型的就是党代会报告、人代会报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等,这类文稿的框架有一定范式,根据工作内容而定。
二是逻辑展开。即从为什么、干什么、谁来干的逻辑设计框架,这类框架比较常见,一般适用于专项工作部署动员。
三是方法展开。即从方法论维度进行框架的设计,讲“桥和船”的问题。像系统集成、分类指导、问题导向等,都是从方法论角度讲的。这类框架很考验起草者对工作的熟悉和理解。
四是时空展开。即从过去讲到现在和未来,从本地讲到国内和国际。在分析形势、阐释意义时经常使用这类框架,好处是视野开阔,纵深感很强,但要力戒大而无当、漫无目的。
五是抽选展开。很多时候,领导的讲话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抽选几个点着重讲。认识、方法、内容、成效、主体等都可作为抽选的角度。这些点也不必一般齐,可以是工作重点、工作难点,也可以是成果成效的亮点、突出的风险点,只要跟抓工作有关,都可以抽选出来进行组合。这类框架考验起草者的驾驭能力。只有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审视、立体化的扫描,抽选的点才能站得住。
三
初次立好的框架,还需要打磨润色。如果说情景分析解决框架“准”的问题,展开方式解决“实”的问题,那么打磨润色就是解决“亮”的问题。我在实践中常用这几种办法。
一是虚实变换。“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务实的工作可以穿插一些思想方法,而不是完全就事论事,越务虚的工作往往越要讲实,有具体的措施和成效。
二是辩证表达。如坚持“几个结合”,统筹处理“几组关系”,增强“几个意识”“几种思维”等,这些都是从思辨角度提炼观点,讲好讲准了对推进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是长短结合。框架的语言有长有短,长有气势,短易记住。一般来说,一级框架宜长,二级框架宜短。长的框架语言可以考虑意思的组合,即在一个句子中既表达工作要求又体现工作成效,既强调工作方法又突出工作重点,使框架既充满气势又言之有物。
特别要强调的是,对打磨润色来说,概括提炼至关重要。对于存在模糊认识的问题,不能躲过去,要直接面对,勇于概括、敢于定义。举个例子,国有开发公司在浦东开发开放中的定位和作用,一直存在争论,有一年的浦东国企党建工作会议,就根据中央和市委精神,进行了第一次全面概括,提出浦东国企务必当好“深耕浦东区域开发的拓荒者”“服务国家战略的参与者”“推动浦东转型发展的引领者”“服务保障基本民生的担当者”,这四点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作者系上海市委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