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无葬身之地

        初次知道到余华,是因为看了张艺谋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拍摄了一部电影《活着》,后来去看了原著小说,继而相继拜读了他的《兄弟》、《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但偏偏没有看过《第七天》,倒不是说这本书不好,而是总有些阴差阳错的巧合让我错过此书。

      真正决定去读的时候,是听到千玺大佬在回答记者访问时推荐的,于是便买来看看,当然事后也在网上查了查,不可置信的是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竟然低达6.8分,这对于余华这种高质量的文学作家着实低了太多,让他有何颜面去面见江东父老。

        而网络上更是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很多读者议论纷纷说《第七天》这本书有失水准,说余华已江郎才尽,更有甚者竟劝说余华别再写书,安心度晚年算了。

        陈词滥调、新闻三十分、新闻再加工、玩脱了等等这些连篇炮轰的言论更是数不胜数。我不明白《第七天》为何会遭到这么多人的诟病。但无疑余华是勇敢的,他根据不同的时期来写出他人不敢写的社会现象。他以笔为刃,强行的划开这个社会的阴暗面,鲜血淋漓,却异常真实。正如本书的封面中所写的那样,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余华的《第七天》写的则是我们当下的社会,他以灰暗幽邪的笔调来书写,讽刺阴暗面,歌颂真善美。代入感极强,让我们随着他去感受当今社会的冷暖。

        余华大哥的作品无疑是犀利的、直指人性的,书中采用了荒诞的臆想从人死后的头七来展开的,主人公杨飞死后来到了殡仪馆,准备火葬自己来得以安息,奈何死后无人知,没有骨灰盒,也没有墓地,不能安息,最终也只能在外游荡。

        在死亡的世界里,人性的攀比与当今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殡仪馆里分为贵宾区和普通区,普通区里的人比较着寿衣和骨灰盒的物美价廉;贵宾区里的人则谈论着寿衣的价格、骨灰盒的材质以及墓地的大小,但却在豪华贵宾室里的市长面前禁了声,金钱到底还是在权利面前自行惭愧。

          “比虚构更加荒诞的永远是活生生的现实”,而现实的残酷却远不及此。因为强拆失去双亲而不自知的小女孩,在家门口写作业等待父母、因政府有人而吃霸王餐、导致小店老板入不敷出的窘境、啃着老族却依旧嫌弃父母没有更大权势亲哥姐、声称死婴为医疗垃圾的医院、因钱而改口说李月珍和二十七个死婴已经火化的医院勤工、给想要自杀的鼠妹出谋划策的网友、男扮女装卖淫的李姓男子、被抓后杀掉了抓捕自己的警察。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离我们很远,在奇葩大会中,“大码”女孩赵庆喜讲述自己高中时期,陪着姐姐去参加一个模特学校的面试,姐姐因为紧张而导致频繁上厕所,庆喜先替姐姐排着队,由于周围来参加面试的人都是一米八几且身材纤细的模特,庆喜便找了张椅子站在上面。叫号老师看见胖胖的庆喜,心中鄙夷,便在言语上刺伤庆喜,还处在青春懵懂时期的庆喜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自处,便灰头土脸的离开,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

        在红毯上,女星走红毯不慎摔倒,便被广大网友吐槽说“博眼球”“炒作”;在微博上,明星们因为网络暴力而关闭微博评论或者关闭微博的人也不在少数。

        然而余华在道尽这无尽的黑暗后,又给我们带来了一抹光亮。杨飞每次去谭家菜吃饭都会免费送一个果盘的店主谭家鑫、结过两次婚,但最终幡然醒悟认为丈夫只有杨飞一个的李青,为了自己一生没结婚的父亲杨金彪、把自己当做亲生骨肉的李月珍夫妇、为给女友买墓地而卖肾,却因为手术过于粗糙感染而死的伍超、因知道人终有一死而在殡仪馆工作等待儿子的父亲、死后而冰释前嫌的张刚和李姓男子、给鼠妹净身的所有骨骼人、死后人人是亲人的死无葬身之地。

        在那里,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

        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那里是死无葬身之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