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是教育者通过恰当的方式,对儿童的不良行为或失范行为进行制止和修正。通过唤醒儿童内在道德和规则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育惩戒,作为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对于儿童个人而言,对其不当行为的制止和约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树立责任意识。对于儿童集体而言,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纪律的权威。教育惩戒是教育研究领域一个长久不衰的话题,产生了大量著述。所以如此,是由这一主题在教育实践当中的重要性及其本身具有的深厚意蕴决定的。因此研究教育惩戒这一话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实践中,教育惩戒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惩戒失度现象频发。部分教育者对教育惩戒使用方法不当,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一方面,伤师、辱师现象不断发生。舆论的压力和问责制度导致一些教育者忽视或者不敢运用教育惩戒。惩戒的“不用”和“滥用”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从某种程度说,对学生不当行为的放纵就是对学生的变相伤害。
教育惩戒之所以处于尴尬的境地,其中包括内部和外部多方面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教育者主体对教育惩戒认知偏差或使用不当的问题;受教育主体学生抗挫折能力差,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很多家长表示自己管不了孩子,让学校和教师管理。这些学生一旦受到老师的惩戒,常常会产生过激行为。外部因素包括教育惩戒法律需要更加细化和完善。2020年12月23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颁布,对于推动教育惩戒的发展是重大进步。但是对于教育惩戒的实施还需要因地、因校制宜,出台更加完善的细则;教育惩戒需要媒体舆论的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