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读余华的书,无论是令人一丝恐惧的《第七天》,还是让人略感凄凉和无奈的《活着》,还是仿佛活在悲惨世界里的《许三观卖血记》,他的笔下仿佛有一种力量,是一种揭开旧社会伤疤的狠劲,是一种洞察世间冷暖的巧劲。
很早之前就看过了《许三观卖血记》,所读所感早已印在脑海中,今日便想再重温一下,也是一种纪念。
卖血的日子不好过,卖了血才能过好日子。
时光倒转至旧社会,那个知识水平落后,百姓生活疾苦的旧社会。
许三观是千千万万小人物中的大人物。
小在他的自卑、渺小、卑微,大在他的无畏、真实、简单。
仿佛在他凄惨的坎坷人生里看到了人生的大智慧。
坚强不屈,他是贫瘠土地的花朵
没有人记得他的十二次卖血,不会记得他终老时吃下的猪肝和黄酒;
没有人记得他在饥荒年代为全家人做的“盛宴”,不会记得他的坚强和幽默;
没有人记得他曾经这么痛恨自己最爱的儿子却不是自己的种,不会记得他冒着生命危险连续卖血五次只为救下这个“别人家的种”。
但是历史记得这个叫许三观的人的坚强和勇敢,这种无所谓和无所畏惧。
他仿佛就像贫瘠土地里开出的花朵,就算没有阳光,就算出生在狭缝里,他照样能够茁壮成长。
生活中或许有诸多不幸,但是总有人能在阴雨天欢笑,在暴风雨中舞蹈。
真情流露,他是阴霾天里的阳光
人生百态,世态炎凉。
当花白老人想再卖一次自己的血吃上一顿自己年轻时最爱的猪肝黄酒,却惨遭拒绝排挤。
时光在流逝,以前最爱的儿子已经长大,他们早已把父亲舍命救自己的事抛在脑后,许三观换来的不孝和嘲笑。
家中如此,家外更甚。
医院的血头像披着羊皮的狼,收下小恩小惠还装聋卖傻;
左邻右舍总嫌热闹不够大,没事总是煽风点火;
社会风气能把好人说成坏人,把女人说成不是人。
即便是这样,许三观并没有放弃人间温暖和感动,他可以把自家门关上任邻居说三道四,可以在大街上带饭给自己的“妓女”妻子,可以不顾自身安危救下一个孩子。
人本为善,许三观的善良在那个时代显得尤为温暖,让人相信善良相信真情。
简单随性,他是纷繁世界里的清流
“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温一温”是他给自己最大的奖励,这么简单的要求,却成了自己年老时难以再得到的慰籍。
许三观的人生简简单单,没有什么大风大浪,一辈子都只是一个市井平民,无所作为。
他也从来没有什么坏心思去发大财干大事。
他是简单的活着,平淡的活着,单纯的活着,自由自在干净的活着。
相比于血头的财富和权势,相比于何小勇夫妇的世俗和自私,相比于人间的疾苦和无奈,许三观是一个活得很清楚很自在的人。
他可以不违背自己内心的善意,对何小勇伸出援手,可以不计前嫌舍命救一乐,可以不顾世俗依然爱护妻子。
许三观活得有血有肉,在纷繁世界里保持初心,仿佛一股清流让人心感舒适。
与其说《许三观卖血记》是一个悲剧,还不说是一个喜剧。
虽然许三观从小便是孤儿,妻子曾经不忠,最爱的儿子是别人的种,遭人唾弃鄙夷,一生与苦难相伴,只能通过卖血渡过重重难关。
但是正是这些苦难才造就了许三观与众不同的人生,正是不幸造就了万幸。
苦难不一定能造就好日子,好日子里一定有苦难。
END
关于作者:
文青,热爱文字,执着写作的98后青年。
人海茫茫,如若相遇,幸运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