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立下了上CPCP的Flag,不知不觉到了2018年,我真去上CPCP课程了。第一次从后面坐到前面听Paul博士讲课,其实挺激动的,因为终于不用做“扫地僧”了。
最近综艺节目《幻月之城》热播,黄晓明在里面说了一句话:“四十岁的自己,最想知道的是,自己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他发出的非常真实的自我质疑,而这样的质疑其实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黄晓明说出这句话时,我想到了自己,有时候对自己很了解,但有时候,又怀疑自己。
2、
我是谁这个问题,在上课之前一直困扰着我,通过CPCP的学习,我慢慢从几个维度了解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发现用科学的方法了解自己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首先是我自己认可自己了。
在快速浮躁的工作环境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被“行为”驱动“行动”,而不是被“价值”驱动“行动”。比如一个简单的问题: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你是否想起你今天都做过什么工作?
可能大部分的人无法说出今天都做过什么,只记得忙忙忙,却不知道忙了些什么,曾经的我就是这样。
在上完第一模块的CPCP之后,对于这个问题,下面这个图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状态:
很鲜明的对比,如果我们是被行为驱动,我们的动力其实并没有产生,如果是被价值驱动,我们会对自己的事情产生责任感并且动力十足。
在这次学习上,Paul博士运用自我了解的工具,对自己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分别是:生命意图、目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4P,以及领导力矩阵。
什么是生命意图?这些价值观都是什么?不知道第一次见到这些名词的你是不是觉得云里雾里,一头雾水,反正我当初就是一脸蒙圈。
3、
为什么要找到你自己?
还记得刚刚上图那个循环吗?我们做着同样的事情,但经历了两种不同的过程,因而导致不同的结果,这就是不一样的存在意识所带来的不一样的循环。
一种情况下,员工被告知要做什么,如果不做,或者做不到,会什么后果。如果他们只是因为恐惧而不得不做,那他们做事的状态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自己,都不会享受。
另一种情况,同样的做事,但是通过激发个人的价值和他的生命意图,这样对方可以指定自己的意向,选择自己的任务和行动,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积极性,此刻的员工就是被价值所驱动的。这样的状态,才是双方都想要的工作状态。
为什么会是这样子呢?
因为人们的自我价值相当于冰山最底层,激发出正向积极的情绪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价值,不断的激发和觉察使得我们对自己的意识越来越清晰,最后反馈到我们的行为模式。当人们处于积极正面的情绪之下时,就会更加轻松,更加集中精力,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4、
如何找到你自己?
在第2部分说到5个探索自己的工具:生命意图、目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4P以及领导力矩阵。这几个工具的关联是什么呢?我学完后的个人理解如下:
生命意图是你希望过的一生。
目的价值观是你想让其他人过的一生。
核心价值观是我们要去实现的(怪怪的?)。
4P是我的外在展现。
领导力矩阵是我的领导力风格。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可以描述成:为了过好(生命意图)的一生,我决定做出(目的价值观)的事情,实现(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展现出(4P)的样子,做(领导力矩阵)的自己。
套用我自己的价值观:为了过好珍惜的一生,我决定做出成功的事情,实现真我的价值,展现出权力型的样子,做与众不同的自己。
当我得出这句话时,我的行为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心里有种莫名的踏实感,这种踏实感,来自于找到了自己是谁。我内心突然涌现出一股能量,是以前从来未有过的,好像千里马找到了伯乐,我找到了真我。
在没有上课之前,我也做过自我教练,但没有在课上这么强烈的反应。这是为什么?同样的工具同样的方式,为何找到自己结果却大不相同?
后来我发现,如果有专业教练给你引导,他会在引导过程当中捕捉到你的情绪点以及关键点,让你更深入的挖掘自己内在的价值,从而找到你最核心的价值观和内在动力,我想这就是自我教练和被教练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