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读了罗胖(罗振宇)的《阅读的方法》这本书,这本书里写着说:请你不要从头到尾逐字阅读。这本书适合像抽签、拆盲盒一样来读。在任何时候,随手翻开任何一页都可以作为开始,也可以在任何一页结束。
这种体验我以前可能都不敢尝试,甚至觉得这样能学到什么吗?如果有一本书我觉得挺好的,就得正儿八经的从第一页逐字逐句认真的读。有时候内容不错的,还比较能坚持下去把书读完,碰到看得比较倦的就坚持不下去,甚至是卡住不能再重新开始读另外一本书,因为我觉得在读的这本没有读完,就像是一种任务没有完成,放不下。
回想小时候我们那个年代电视机都很少,也很少有绘本,唯一能见到插画的通常是我们的语文课本,音乐本,美术本。每次开学的时候我都特别期待能见到新书本,能大概翻一翻新书本,看看里面的插图。在我们年龄还小的时候,看不了很多文字的书,更喜欢看一整个页面基本上是插画,少量的文字,特别是像《灰姑娘》,《拇指姑娘》,《茶花女》之类的童话故事,那时候还是从学校的图书馆借来的。
那时候,看到父亲有看《故事会》这样类型的书,妈妈也很爱随手翻翻我们的课本,脸上带着微笑,但那还是我很小的时候。
后来,初中的时候,听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很不错,我也挺想看的,刚好朋友家里有这本书,我向她借回家看,我看了开头没办法继续看下去,只知道主人公命运挺苦的,可能从小缺乏阅读量的我看不下这么多文字的书。后面又尝试了两三次,至今还是没把这本书看完。那时候也听说《红楼梦》也挺好的,图书馆可以借,但是却没有那么强烈的兴趣去看看这本书,在当时也很少有很积极去借书来看的学生,看书的氛围还是没那么浓厚。
倒是到了高中,我居然向图书馆毛遂自荐成功的成了一名图书管理员。曾经还挺引以为傲的,我都差点把这事给忘了。课外阅读还是读了不少杂志。我喜欢看《大众电影》,《读者》,《意林》,《中国地理》,等时尚杂志,短篇的文章,阅读起来比较赏心悦目,心情比较放松。再或者还读了什么,已经忘记了。
离开了高中,我也会去逛书店了,遇到了《羊皮卷》,一个书店的朋友介绍的,我想既然是他介绍的,这本书应该不错, 就买下了这本书,也算是照顾了他的生意。他可能是想跟我探讨里面的内容,可是我那时候确实懂得真不多,只是鲁莽的把这本书买下了,然而他却跟我说其实你可以不用买的。也许吧,我在书店里把这本书阅览一下可能就足够了,不一定要拥有。在书店里,当然会到处翻翻各种各样的书,做一个杂食者。
到了大学,我也还是会去图书馆借书,看得不多,那时候状态不好,但是依然想学点什么。更多的还是短篇的文章和杂志。大学的时候电子书开始出世,看的第一本书是《简爱》,恰巧是在一个暑假,炎热的夏天,家里的房间就一个小小吊扇,依然超级的炎热,我却躲在家里如饥似渴的读着这本书,几天就读完了。可能是女主人公那样独立自强自爱的性格很吸引我。在那个暑假里刚好朋友那里有《红楼梦》的书我也顺便借来看。红楼梦这样的书,是需要点文字功底。这时候的我能大概读懂百分之六七十吧,里面的好多文字也比较生涩,难懂。古人的一些说辞理解起来也会比较难。但是剧情的发展还是看得懂的。而且同时能学到不少没见过的东西。但是差不多看到四十回,我父亲看我天天窝在热哄哄的房间里读书叫我不要读了。可能是想让我干点家务活吧。刚好朋友说书她要拿回去自己看。我也就没再继续看下去,现在想想我还是很想把这部四大名著之一的著作给看一遍的。
到了上班的时候,我因为参加公司的聚会不懂得怎么向领导表敬酒辞,我就买了《中国式饭局读心术》来看,也算是学到了一点饭局上该表达的话语。也买了稻盛和夫的《活法》来看,那时候的我看了一部分感觉不太能理解里面的内容,估计是道行太浅,居然觉得不值得看。至今我看到有人觉得这部书值得常常翻看,我想是不是我没看到它真正的价值。现在我觉得我得重新审视这本书的价值。虽然其实我也是有从里面吸收到一部分“营养”,例如人生就是一幕戏,每个人都是主角。然而,我们不只是在演出,更是这幕戏的创作者。也看了《悲惨的世界》,《贝加尔湖畔》,《园林设计》,这些书都带给了我不同的心流体验,读书真的能带给我内心丰富的各种各样的不同的体验。
到了生儿育女的时候,人生第一次做母亲,面对孩子越来越有自主思想,与我产生冲突时我显得有点手足无措,没有方向。不懂得未来该如何教育孩子,怕孩子这棵苗子会因为我的不懂教育而长歪。因此我在19年中旬踏上了学心理学之路。我懂得了育儿等于育己。我只有把我自己搞明白了,我才有办法去教育我的孩子。我听了很多直播课,关于教育孩子,关于寻找自我,关于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关于3-6岁孩子的敏感期 。我也参与了家庭应用版心理学,主要是调整自己,找到自我。也参加了小学教资的考试,备考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两周的时间,挑重点看完两本厚厚的备考书。这是我从未有过的体验,我从未这样想看哪就看哪,而不是再害怕错过什么重要的知识,一字一句认真的看,直到我觉得真的很难读完,停下脚步不能向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也确实不影响我考试的结果,及格刚刚好通过。
19年到现在我跟着梁晓玲船长看了一些书,也是有史以来看得最多的书。《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阅人无数》,《在远远的背后带领》,《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个人的朝圣》,等等也有二十本左右。
我想我会继续阅读下去,找到更好的阅读方法,读更多的好书。领会如何让书变成自己的乐趣之源和完善自我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