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这是我写的第一篇小说,也不知能不能算小说,素材来自于今夏一则热点新闻。以前发过一次,现在回头再看,毛病不少,就修改了一下重新发出。以前发过的已删掉了,欢迎各位点评指导。
老张今年63岁,大名张富前,可在村里很少有人这么叫,他有个比大名更响亮的外号“瓜三儿”,因为他家多年都种西瓜,种瓜技术在十里八村都数得着,老张又排行老三,“瓜三儿”的外号慢慢就叫响了。
瓜三儿的两个儿子,都靠着瓜三儿的西瓜,不但上完了高中,还都考上了大学。在当年,附近几个村子的都算上,一家出俩大学生的也就他一家,这让瓜三儿在瓜地里伺候西瓜时都是哼着小调的。后来俩儿子毕业都在城里安了家,瓜三儿的小调也就一直哼着。
可是最近瓜三儿有点烦,嘴里的小调变成了唉声叹气,咋回事呢?原来他的西瓜出麻烦了。
本来,瓜三现在年纪大了,俩儿子在城里工作都不错,用不着花他的钱,逢年过节还孝敬他老两口点儿,他完全可以把地承包给那些种粮大户,自己享享清福。但瓜三儿到了种瓜的时节就手痒痒,最后在家里其他成员的极力劝阻下,他今年只种了两亩地的西瓜,虽然不算少了,但与往年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瓜三儿的村子地处黄河故道,耕地都是沙地,非常适合种西瓜,每年三四月间他就开始忙活,种瓜是个技术活,用瓜三儿的话说就是:“得好好伺候”。
这几个月来,他是起早贪黑,先播种后定植,接着就是间苗、松土、培土、追肥、整枝、压蔓、人工授粉、留瓜、护瓜、垫瓜、翻瓜、竖瓜、晒瓜和盖瓜、病虫害防治等等等等,这一套技术动作做完,西瓜也基本上就差不多可以摘了。
瓜三儿的西瓜不愁卖,他种的瓜好吃是出了名的,每年那些老主顾都会把车开到他的地头收瓜,今年也不例外,瓜三儿早早就与他们联系好了,就等瓜熟了。
没想到这两天却出了问题,每天早上瓜三儿到瓜地里巡视,都发现西瓜在减少,尤其是靠近那条新修的柏油路的瓜,每天都少七八个。一开始瓜三儿心想都是乡里乡亲的,摘俩瓜就摘吧,没当回事儿,可后来西瓜却越丢越多,瓜三儿只得日夜不停地巡视,恨不能住在瓜地里。瓜三上心了,偷瓜的也上心了,与他打上了游击战。折腾几天,老张一个偷瓜贼没抓着,却耗得精疲力尽。
这天中午吃完饭,瓜三儿看看屋外白花花的太阳,边往外走边想:
“再坚持两天就妥了”,
当他顶着烈日骑着电动车快到瓜地时,远远地就看到一大一小两个人正在瓜地边的一辆三轮车旁忙着什么。瓜三加快速度急急地朝他们赶去,还没到跟前就大声吆喝到:
“你们干啥呢?你们干啥呢?”
吆喝着也就到了俩人跟前,一个是四十多岁的矮胖子妇女,黑黑的圆脸,戴着一顶遮阳帽,瓜三却不认识,大概是过路的。旁边扯着妇女衣襟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看样子有点害怕。不用说,这俩人正是偷瓜的,电动三轮车里正躺着三个自己辛辛苦苦伺候出来的瓜。她们没有及时逃脱是因为车子出了问题,瓜三儿摸一把满脸的汗,气哼哼地大声问:
“你俩干啥呢?”
没想到你女人嗓门比瓜三儿的还高:
“没干啥,你没看车有毛病了吗?”
“车上的瓜是咋回事啊?这不是我的瓜吗?这么热的天你们偷瓜也不嫌热”
那女人见抵赖不过,声音可没变小:
“不就是摘几个瓜嘛,这哪叫偷啊,”
瓜三儿一听,脸都气白了,
“你偷瓜还有理了?”说着走上一步就要从车里抱西瓜,那女人也不示弱,一闪身挡在车旁,大声嚷道:
“你咋说话呢,我怎么偷了,你这三瓜值几个钱啊,摘几个瓜怎么就算偷呢?”
“你摘我的瓜就是偷”
俩人正吵吵着,瓜三的小儿子来了。他进家听说老爹又到瓜地来了,害怕中午的毒日头把老头晒坏,是来叫老头回家的。听听两个人吵吵的原因就劝瓜三:
“爹,算了,不就仨瓜嘛,叫她们走吧”
“她好好说,我还和她较真吗?都是乡里乡亲的,摘俩瓜吃不算啥事,可她太不讲理了,偷瓜还偷得气壮。”
“你上来就偷啊偷的,谁偷了?天热,我不就摘了俩瓜嘛”
“你摘不就是偷吗?”
“摘怎么就是偷了,我又不是专门来摘的!”
“算了爹,你把她当成孔乙己得了,叫她走吧”
“孔乙己是谁啊,他也偷了我的瓜?”
儿子一听乐了
“他没偷瓜,是我认识的一个人”
瓜三听儿子这么说,也就坡下驴,朝那女人白了一眼
“你们走吧,以后别再来摘了”
小女孩听了,使劲扯了扯那女人的衣角,那女人接话说:
“再不来了,你帮我看看我这车咋了?”
瓜三的儿子帮那女人摆弄好三轮车,一老一小骑上车上了柏油路。
这边,瓜三也摘了一个瓜和儿子一起回家,嘴里还不时地嘀咕:“明明是偷瓜,还硬说是摘瓜,真是不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