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感受在一起:读书时体验了一次沉浸式阅读,录音打卡不觉过了十分钟,语音自动停止,依然朗读,竟在停止后自读两页才发现录音已停,若总是这样专注,这读书算的上陶醉了。专注做事的时候,就这样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打卡,感觉极好。
感恩品质的培养目标是:
一、减少抱怨,感恩他人和周围的环境。
二、意识到美好的事物并心怀感谢,为生命中所拥有的而感到幸运。
三、善于用语言和行动表达感谢和感激。
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引导:
1.引导学生看到事物的积极方面以及他所拥有的资源。
关键点:从正面引导,减少学生的抱怨,帮助学生找到积极面。学生通常很难一下子就从消极思维转换到积极思维,当教师给了他们引导,而他们仍然抱怨的时候,教师不需要去指责学生,而是可以想想:在这件事情中,我还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哪些积极方面?学生通过关注教师引导的过程,受到教师始终表扬式的积极引导语言风格的影响而学会感恩他人或周围环境。
2. 当事情没有如愿发生,引导学生看到其他选择。
关键点:事情总会有多种选择,想办法去找一个可行的方法。当学生抱怨的时候,教师可以传达给学生理念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让结果变得好一点?之后,引导学生寻找可行的选择(最好能有三个或更多)。
3.创造积极的班级气氛。
关键点:分享好的事情可有效减少抱怨。有时不需要直接去处理学生的“抱怨”,而应是从积极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分享好的事情。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4.培养学生感恩的习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常常写下几件感恩的事。
关键点,感恩是一种习惯,是可以培养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欣赏学生是很重要的。
如果学生们愿意可以让他们自己绘制感恩卡片,写下感恩的话,送给心中感激的人。送出感恩卡片的这一步必不可少,因为当被感谢的人知道别人对他的感激时,通常也会给予对方积极的反馈。这样做,不仅能够让人们之间的感情更加亲近,而且可以强化学生表达感恩的行为,并最终养成善于表达的好习惯。
关键点:能够表达出心中的感激,就能够更加欣赏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且提升幸福感。
收益结果——学生能够形成的行为或能够改变的行为通常有:
1.减少抱怨,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能够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出对他人的感谢和感激。
2.心态平和,当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时,能主动去寻找其他选择。
3.能找到生活中许多值得感恩的事,常为自己所拥有的感到幸运。